[发明专利]阀装置、冷却系统和新能源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9106.2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H01M10/625;H01M10/613;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李翔;徐永浩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筒 开口 可膨胀材料 阀装置 阀腔 阀芯 新能源车辆 冷却系统 第一端 盒体 熔点 可滑动地 可膨胀件 体积变化 不相通 弹性件 开孔处 柔性膜 错开 封堵 隔开 熔融 通断 封装 申请 连通 相通 体内 转换 | ||
本申请公开了阀装置以及新能源车辆和冷却系统,该阀装置包括:阀筒,具有阀腔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阀筒设置有均与阀腔连通且在长度方向上错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阀芯,可滑动地设置于阀腔内,阀芯的第一端与所述阀筒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可膨胀件,包括:盒体,封堵安装于所述阀筒的第二端;可膨胀材料,封装地充满于所述盒体内,熔点为50摄氏度至70摄氏度;柔性膜,安装于所述盒体朝向所述阀筒的开孔处并隔开阀芯和可膨胀材料,在可膨胀材料为固态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不相通;在熔融液态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彼此相通。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利用可膨胀材料的体积变化而实现阀装置的通断转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流体流动的阀装置,包括该阀装置的冷却系统以及包括该冷却系统的新能源车辆。
背景技术
阀装置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程机械的液压装置、汽车的冷却系统等,一般用于调控流经该阀装置的流体的流动方向或动力学参数。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各种液控阀或电磁控制阀,但是液控阀对系统的密封性要求较高,而电磁控制阀对于系统电能消耗较大,同时这两种阀装置需要配合复杂的液压控制流路或电磁控制电路,导致整体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获得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阀装置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根据本申请,提出了阀装置,该阀装置包括:阀筒,该阀筒优选为圆筒形且具有阀腔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阀筒设置有均与所述阀腔连通且在所述阀筒长度方向上彼此错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阀芯,该阀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阀芯的第一端与所述阀筒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被压紧的弹性件;可膨胀件,该可膨胀件包括:盒体,该盒体封堵安装于所述阀筒的第二端;可膨胀材料,该可膨胀材料封装地充满于所述盒体内,该可膨胀材料的熔点为50摄氏度至70摄氏度,优选为55摄氏度至65摄氏度,最优选为56摄氏度至60摄氏度,所述可膨胀材料优选为石蜡;柔性膜,该柔性膜安装于所述盒体朝向所述阀筒的第二端的开孔处并隔开所述阀芯和可膨胀材料,所述阀芯的第二端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压紧于所述柔性膜,其中,在所述可膨胀材料为固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不相通;在所述可膨胀材料为熔融液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彼此相通。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一端形成为可滑动地贴合该阀筒内表面的活塞端,该活塞端的外表面上优选套设有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二端形成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优选为球形或椭球形。
优选地,在所述可膨胀材料为固态时,所述第一开口被所述活塞端封闭;在所述可膨胀材料为熔融液态时,所述第一开口打开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通。
优选地,在所述可膨胀材料为固态时,所述柔性膜凹入所述盒体内;在所述可膨胀材料为熔融液态时,所述柔性膜在该熔融可膨胀材料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阀芯的所述第二端鼓出于所述盒体。
优选地,所述柔性膜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柔性膜优选为碗状。
优选地,所述阀筒第二端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盒体的安装法兰,该安装法兰与所述盒体之间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优选为多个定位柱和多个定位孔,所述盒体优选设置有用于加注所述可膨胀材料的可封闭或打开的加注孔。
优选地,该阀装置还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将所述空腔密闭地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间隔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均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入流口和第一出流口以及均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入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阀筒穿过所述间隔壁而位于所述壳体的空腔内,其中,所述盒体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9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