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景区域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2863.5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修宝;黄泄合;沈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194 | 分类号: | G06T7/19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景 区域 获取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前景区域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图像处理领域。本申请所提供的前景区域获取方法,采用分割边框的重合度先将各个前景提取结果进行了归类,而后再将同一类的前景提取结果中的第一前景区域进行了融合。由于分割边框是规则图形,因此使用分割边框计算重合度的计算量要小的多,也就是,采用分割边框的重合度来进行前景区域融合的方式,要比相关技术中的方案所付出的计算量更小。并且,分割边框是每个前景提取模型所必然会输出的一个结果,因此,本方案中使用了分割边框进行辅助分类,并不需要对模型进行改动,进而,使用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提高系统整体的计算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前景区域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神经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比如面部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前景提取技术中都有使用到神经网络技术。
前景提取技术在使用前,首先要完成对前景提取神经网络的训练。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前景提取的准确度,技术人员会准备大量的训练样本来训练前景提取神经网络。训练对前景提取神经网络所使用的训练样本越多,则前景提取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就越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前景区域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景区域获取方法,包括:
分别使用不同的前景提取模型对待提取图像进行前景提取,以确定每个前景提取模型所输出的前景提取结果;所述前景提取结果包括所述待提取图像中的目标对象所在的第一前景区域和包围第一前景区域的分割边框;
根据不同所述分割边框之间的重合度,将前景提取结果进行归类;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将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第一前景区域进行融合,以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将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第一前景区域进行融合,以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包括: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根据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每个第一前景区域的位置和每个第一前景区域的置信度,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将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第一前景区域进行融合,以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包括: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根据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每个第一前景区域内各个像素位置的置信度,分别计算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每个像素位置的前景概率;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根据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每个像素位置的前景概率,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将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第一前景区域进行融合,以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包括: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根据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每个第一前景区域所包含的像素位置,确定每个像素位置的前景概率;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根据每个像素位置的前景概率,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将该类前景提取结果中的第一前景区域进行融合,以确定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包括:
针对同一类前景提取结果,将出现在该类前景提取结果的至少一个第一前景区域中的像素位置,作为该类前景提取结果所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第二前景区域中的像素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2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控制方法、电路系统及触控装置
- 下一篇:设备运行情况对比分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