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3390.0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靖;彭华春;瞿国钊;耿杰;马明;林骋;康小英;陈名欢;崔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10 | 分类号: | E01B2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梁 跨座式单轨 简支 后浇带 跨座式单轨交通 连续轨道梁 连接接头 长接头 短接头 交错 受力稳定性 交错设置 连接套筒 有效实现 舒适性 伸出 转换 施工 应用 保证 | ||
1.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设置于分别以简支形式架设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以用于将两简支轨道梁连接为沿纵向的连续轨道梁,其特征在于,
该后浇带结构可通过在端部对正的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现浇普通混凝土得到,其两端面分别紧贴两轨道梁的端面,顶面和两侧面分别平齐于两侧轨道梁的顶面和两侧面;
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一侧端面正对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端面,并在该端面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突出于端面的连接钢筋,形成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分设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端面的两侧、顶部和底部,其包括第一短接头和长度大于该第一短接头的第一长接头,所述第一短接头和所述第一长接头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两侧沿竖向交替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轨道梁上部的连接接头密度大于设于其下部的连接接头密度;
所述第二轨道梁正对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端面上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短接头和所述第一长接头设置有第二长接头和第二短接头,并使得两轨道梁以端面对正后,所述第一短接头可与对应的第二长接头同轴对正,所述第一长接头可与对应的第二短接头同轴对正,且所述第一短接头可与所述第二长接头以第一连接套筒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长接头可与所述第二短接头以第二连接套筒对应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在纵向上的间距大于连接区段的长度,继而两轨道梁端面上对应连接的连接接头包覆在所述后浇带结构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的连接,完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梁上部的所述第一短接头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长接头并筋设置,并形成接头单元,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上部两侧分别沿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接头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梁下部的所述第一短接头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长接头沿竖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梁的顶部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接头单元,和/或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底部沿横向交替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短接头和若干所述第一长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梁上部两侧的所述接头单元沿竖向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壁厚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壁厚,且所述接头单元中两接头的竖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壁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分别为机械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分别为加锁母型直螺纹套筒或者锥套钢筋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在竖向上平齐设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套筒在竖向上平齐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简支变连续的后浇带结构,其中,所述后浇带结构为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33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