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恒温充放电测试用的恒温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6249.6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4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全玉;刘建红;高云;张宏阳;王兴勤;杨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4;G05D23/22;G05D2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恒温 放电 测试 恒温箱 | ||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恒温充放电测试用的恒温箱,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的通孔和箱体外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上盖板与箱体能够压合连接,上盖板设有玻璃视窗,箱体内设有PTC加热板、热电半导体制冷器和两个风扇;热电半导体制冷器由两个半导体制冷片、一个冷凝板、一个导热板和两个散热片组成,第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导热板、一个散热片相连,第二个制冷片分别与冷凝板、另一个散热片相连,箱体外侧设有温控器,温控器分别与热电偶、PTC加热板、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两个风扇、供电电源相连;箱体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箱体或多层箱体。本发明提供装置能够循环气流温控、避免温度大幅直升、直降带来的影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恒温充放电测试用的恒温箱。
背景技术
因温度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因而为准确测试各类电池性能,大多要求开展电池恒温测试。但是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迅速产生大量热,导致表面温度快速升高,从而影响电池的恒温充放电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当充放电流较大时,如果不加以修正,测试数据波动较大,很难判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导致测试数据失效。
目前的技术中存在着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将充放电测试仪器置于恒温室中,通过空调调节恒温室的温度,此方案能耗大,做超高温和超低温测试的成本较高,实施难度大,且经实验验证无法保证电池表面温度恒定;二是采用高精度恒温箱,将测试系统控制在恒定温度,但此恒温箱价格较高,体积较大,且对于大容量电池仍无法保证充放电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度恒定,温升从几摄氏度到几十摄氏度不等。以上两种方案的成本都很大,而且很难满足电池表面恒温测试需求。
中国专利CN200920096931.0所述的磷酸铁锂材料测试用恒温装置,采用电热丝作为热源,只具有加热功能,而且电热丝容易烧红,表面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温度过高时需要空调给环境降温,控温范围窄。中国专利CN201220169797.4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测试用恒温装置,采用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作为热源和冷源,可以达到制冷制热两种效果,将箱体温度控制在-20~80℃范围内,但制冷片正在工作时不得瞬间通反向电压,需要5分钟后才可以,即不能瞬间由制冷转换为制热或者由制热转换为制冷,所以在控温方面误差很大;且制冷片为温差制冷,制热时需要冷端温度足够低,导致升温速率慢,热源和冷源同在箱体侧,会导致箱体上下产生温度阶梯,另外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时产热量大且快,此方法是对箱体空间控温,所以不能使电池表面温度恒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气流温控、能够避免温度大幅的直升、直降带来的影响的动力电池恒温充放电测试用的恒温箱。
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力电池恒温充放电测试用的恒温箱,包括箱体(8)、箱体上设置的通孔和箱体外的供电电源(7),上盖板与箱体(8)能够压合连接,上盖板设有玻璃视窗(1),箱体(8)内设有PTC加热板(4)、热电半导体制冷器和两个风扇(6);热电半导体制冷器由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0)、一个冷凝板(2)、一个导热板(9)和两个散热片(11)组成,第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导热板(9)、一个散热片(11)相连,第二个制冷片分别与冷凝板(2)、另一个散热片(11)相连,箱体外侧设有温控器(3),温控器(3)分别与热电偶、PTC加热板(4)、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两个风扇(6)、供电电源(7)相连;箱体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箱体或多层箱体,夹层空间形成制冷通道,第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和导热板(9)设置在制冷通道内,与第一个半导体制冷片相连的散热片设置在箱体外;第二个半导体制冷片和冷凝板(2)设置在箱体内层的中下部中央位置,与第二个半导体制冷片相连的散热片设置在箱体底部外,电池能够放在冷凝板(2)上;第一个风扇(6)设置在箱体内层前端上,第二个风扇(6)设置在箱体内层后端上,热空气能够通过第一个风扇(6)进入制冷通道,并经过导热板(9)冷却后,通过第二个风扇(6)导入箱体内层。
进一步地,导热板(9)为多层多孔状导热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6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