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船支撑法拆除海上平台用防滑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7766.5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8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胡智焕;刘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柱 船体 防滑脱结构 导管架 海上平台 有效限制 滑脱 椎体 支撑柱上表面 安全系数 凹槽形状 连杆连接 驱动套管 上下移动 拆除 防滑落 凸锥体 下表面 套管 支撑 底座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船支撑法拆除海上平台用防滑脱结构,用以实现对船体支撑柱与导管架支撑柱的滑脱形成有效限制,所述的导管架支撑柱下表面开设椎体凹槽,所述的船体支撑柱上表面为一与椎体凹槽形状配合的凸锥体,其特征在于,该防滑脱结构包括套设在船体支撑柱外侧的套管、驱动套管上下移动的连杆以及与连杆连接的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效限制船体支撑柱与导管架支撑柱的滑脱、提升防滑落的安全系数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船支撑法拆除海上平台用防滑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在作业海域新建的石油生产设施越来越多。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全球共建设了约8000座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其中,墨西哥湾有4500多座,北海和大西洋东北部有1000多座,东南亚约1000座,中东700多座。在国内,经过35年的发展,海上投产的油气田超过了100个,桩基固定式平台有200多座。
一般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寿命为20年左右。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海上平台的作业寿命到期后,必须进行废弃拆除,以保证作业区域的海洋环境、通航和渔业生产等。
海洋平台的退役拆除可以认为是平台安装的逆操作,但拆解更为复杂,耗资更大。单座平台的拆除费用可能近千万美元,甚至更高。例如,壳牌公司的布兰特史帕平台在90年代末拆除时,费用为6000多万美元;弗丽嘉油田7座平台,2004年退役花费约6.5亿美元,大部分用于拆除。根据相关预测,未来20年市场将高达数百亿美元。
目前的拆除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分解拆除法,通过浮吊摘除和拆分上部组块,将由此产生的金属碎片和组块卸载到一艘驳船上,再运送到岸上回收中心。这种方法作业时间长,可长达数十上百天,容易产生环境污染,费用较高。第二种方法是整体拆除法。拆除船采用双体船设计,船头呈U字形,可以包围在钻井平台的两侧,船头装有多台杠杆式起重机,通过单次作业就可将重达数万吨的上部组块吊起并移除。这种方法作业时间短,两三天就能完成拆除任务,平台可再利用或者回收,但费用仍很高。
与油田开发不同,平台弃置本身并不会给平台所有者带来直接效益,这就要求不断降低其支出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拆除费用,国内外正在论证多种可能降低成本的方案。一种比较有优势的方案是利用两艘通用半潜式拖船代替整体拆除法用的单艘拆除船,利用水箱和支撑机构代替杠杆式起重机,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被称为双船起重法,根据有关文献,该方法的国外专利属于TMH公司。其工作过程是两艘同样的动力定位半潜式拖船从两侧靠近海上平台,将船体支撑柱与导管架(即支撑海上平台的钢架)支撑柱对准后,双船开始浮起,并通过压载水箱保持平衡,将平台上部组块提升,移至第三艘运载船上运走,如图2所示。
上部组块在双拆除船提升后,需要双船协同,保持平台的固定状态,一旦滑脱,后果极为严重,不但上部组块会滑落海中,而且两艘拆除船由于无法瞬间调节压载水,也会翻船。因此,采用双船起重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保持平台处于固定状态。目前业界的方案仅仅是通过具有合适机和形状的对接结构和双船协同控制来防止海上平台滑脱,但是不能保证极端或意外情况(例如误操作)发生时的安全。本发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双船动力定位拆除海上平台用的防滑脱结构。
现有的船体支撑柱与导管架支撑柱对接采用具有锥形对接面的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对接结构的显著优点是降低了对对准精度的要求,理论上,只要椎尖落在支撑柱最大圆周内部,船体支撑柱与导管架支撑柱就能在压力作用下保证对准。而圆柱插孔对接面对精度的要求则高得多。但是在意外或者极端情况下,锥形对接结构防滑落安全系数还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双船支撑法拆除海上平台用防滑脱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77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观赏水表层杂物分离处理方法
- 下一篇: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