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C混纺机织物防红外迷彩印花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0603.2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杨;孙莉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宏润源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44 | 分类号: | D06P1/44;D06P1/673;D06P3/82;D06M15/00;D06M13/188;D06M101/06;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大连瑞博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59 | 代理人: | 杨迪 |
地址: | 12101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 机织 红外 迷彩 印花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加工领域,特别涉及N/C混纺机织物的防红外迷彩印花工艺。其工艺流程:烧毛—煮漂—丝光—定型—染底色—印花—焙烘—助剂整理—预缩—成品。本发明采用合理完整的加工工艺,使产品达到了规定的指标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加工领域,特别涉及N/C混纺机织物的防红外迷彩印花工艺。
背景技术
锦纶纤维是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合成纤维,当其与棉纤维进行混纺时能有效弥补纯棉织物的缺点,表现出具备较高的强力和抗皱性。服用性则体现在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和耐磨性,相比较纯棉或涤棉混纺织物更为美观、舒适和耐用,因此广泛应用于军警用训练及作战服装。而现代军用服装除了对服用性能的要求之外,还需具备对红外视线的伪装和隐蔽性即防红外功能,所以其印染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和材料都有别于普通织物,以满足服装质量指标的特殊要求。
红外线是指波长范围大于红色光之外的不可见光线,具有热效应和强穿透力,因而在军用夜视方面应用很广。防红外织物是通过印染加工使其具备与周边环境相同或相近的对红外光线的反射能力,所以具备隐蔽性。用于纤维染色的某些染料和涂料自身带有对红外视线波长范围的反射性,其反射值高低取决于分子结构和浓度,织物上某种颜色的防红外效果是参与拼色的几种染料或涂料性能的综合反映。因此,N/C织物防红外迷彩印花工艺的重点一是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保证指标达到要求,二是通过染料助剂的筛选使织物具备优良的色牢度和红外线反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印染加工使N/C织物具备防红外性能及其它各类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N/C混纺机织物防红外迷彩印花工艺,其特征是:其工艺流程:烧毛—煮漂—丝光—定型—染底色—印花—焙烘—助剂整理—预缩—成品,具体流程为:
(1)烧毛:采用一正一反、车速100m/min;
(2)煮漂:用料组成为每升料中含有以下组分:
汽蒸:102℃×40min,车速55m/min,落布毛效6-8cm/30min;
(3)丝光:NaOH 200g/L、车速55m/min,扩幅要充分,以免影响缩水,落布幅宽达到与成品相当即可;
(4)定型:温度200℃、车速50m/min、落布幅宽大于成品3-4cm;
(5)染底色:染料使用还原染料,水洗要充分,布面PH值低于8,卷装落布;
(6)印花:浆料组成为每升料中含有以下组分:
(7)焙烘:温度165℃、车速50—55m/min;
(8)助剂整理:采用整理液整理;
整理液组成为每升整理液中含有以下组分:
浸轧烘干后170℃定型、车速40m/min、落布幅宽大于成品3-4cm;
(9)预缩:机缩率6-7%,落布幅宽大于成品1cm;
(10)成品:成品验卷张力适度,过大会影响成品幅宽和缩水。
所述(1)烧毛要求布面整洁无长毛。
所述(2)煮漂采用煮漂合一工艺。
所述(5)染底色一般底色为浅米、浅灰、豆绿、浅棕色,以适应丛林、山地、沙漠等不同环境的要求,采用连续轧染生产工艺,拼色染料处方一经确定生产过程就不能自行更换,但每只染料的用量可在原用量±30%范围之内上下调整,如用量调整过大会使红外反射率数值超出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宏润源印染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宏润源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06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涤纶纤维的导染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织物导染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