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化钛铁及其制造方法和包芯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2692.4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1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凌天鹰;凌云轩;朱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天鹰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2C14/00;C22C30/00;B2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王建岗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及其 制造 方法 包芯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钛铁及其制造方法和包芯线,氮化钛铁按质量百分比,Ti25‑55%、N7‑15%、C≤0.2%、S≤0.04%、P≤0.06%、Si≤3.5%、Al≤8.5%、Mn≤1.5%,余量为铁。方法为:1、将FeTi30或FeTi40钛铁、FeTi70钛铁破碎和球磨到合适细度;2、将FeTi30或FeTi40与FeTi70钛铁粉混合;3、在钛铁混合粉中加入发热剂或稀释剂并混匀;4、将混合料散装于石墨坩埚内;5、把石墨坩埚置于高压合成炉内,抽真空后充入氮气;6、当高压合成炉内氮气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后点火;7、燃烧合成后冷却至炉内温度100℃以下;8、出料,将氮化钛铁破碎到需要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化钛铁及其制造方法和含该 氮化钛铁的包芯线。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高层建筑等工程结构对钢筋性能 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强度化是混凝土钢筋的发展方向;据了解,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400MPa的钢筋使用率已达到80-90%,在全面推进建筑 钢材升级换代期间,现在400MPa及以上强度钢筋使用比例也已达到65%以上。
采用微合金化处理工艺是生产400MPa及以上强度热轧钢筋的常用手段。 铌、钒、钛都是微合金化元素,目前用钒、铌元素的工艺技术路线已经十分成 熟,也被各钢厂广泛使用。但是,地球上钒、铌资源十分有限,随着钒、铌使 用量的增加,钒、铌的价格一路上涨,目前铌铁、钒铁价格高达30多万元/ 吨,钒氮合金价格更到达40多万元/吨,让热轧钢筋生产厂家“望而却步”。 自然界钛的储量较丰富,当前市场钛的价格只有铌、钒的1/5-1/8,如果使用 钛替代钒、铌元素用来微合金化生产热轧钢筋,钢筋的制造成本将大大降低。
近年来,冶金工作者对钛微合金化生产热轧钢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钢中氮含量太低时,Ti大量溶入基体,一方面强化基体降低料韧性,另 外一方面钢中析出的TiN颗粒粗化,不能有限地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微合金 化钢中单纯增钛实施提高强度的效果有限。增加钛微合金化处理钢的氮含量能 明显提高钢的屈服强度。钛微合金化钢的增氮方法通常有二种,一是钢水吹氮, 该方法需要特殊装置,氮的收得率低且氮含量难以控制;二是向钢水中加入人 工合成氮化钛,合成氮化钛材料的致密度低(表观密度低于3.0g/cm3)、熔点 高达2950℃,钢中钛和氮的收得率低且不稳定;氮化钛合成难度大、价格昂 贵(目前市场价格20多万元/吨),使用氮化钛增加钢中的钛、氮含量的成本 高,达不到以钛代铌、钒降低成本的目的。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包芯线高钛氮化钛硅合金粉”(申请号 201611015749.9),公开了一种包芯线高钛氮化钛硅合金粉,该合金粉末按质 量百分比由以下的元素组分构成:Al 1.0~2.5%,N 5~15%,Mn 2.5~5.0%, Mg 1.0~2.5%,Ti 40~60%,P≤0.1%,S≤0.1%,Si 35~50%,Fe余量。 该合金粉制成包芯线喂入钢液进行钛合金化,存在以下不足:1.合金粉中含有 35-50%的Si,对于低硅钢,会产生钢水增硅,降低钢材韧性;而对于含硅钢, 由于钢中Si含量本身高,该合金粉加入钢水后其中的氮化钛硅难以分解,未 分解的氮化钛硅合金中N、Si、Ti是进入不到钢水中的;2.该合金粉熔点高、 密度低,容易上浮进入渣中烧损掉。
为了在微合金化钢中实现以钛代替铌和钒、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需要一 种低熔点、高致密度、低成本的钛氮合金,以满足钛微合金化钢同时增钛、增 氮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生产成本、低熔点、高致 密度以及钢中钛和氮高收得率、节能环保的钛氮合金。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天鹰,未经凌天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26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