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涂装前处理沥液孔的预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3707.9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0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洋;王飞;谭红亮;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装前 处理 沥液孔 预设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涂装前处理沥液孔的预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模,模拟出车身结构以设定角度出槽的情景,在出槽内做出液体模型,并得到液体模型体积V和液面高度H;步骤2、收集前处理‑电泳线要求的沥液时间T,根据沥液时间T获得理论排水时间t;步骤3、根据液体体积V、液面高度H及理论排水时间t计算理论排水孔面积S;步骤4、将理论排水孔面积S与实际设计的排水孔面积S1进行比较,并修正实际设计的排水孔面积。本发明通过理论计算的沥液孔面积对比数据设计的沥液孔面积,来评估设计的沥液孔是否满足涂装前处理‑电泳线的沥液要求,避免利用经验设置沥液孔的不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同步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涂装同步工程中,分析车身设计沥液孔是否满足涂装前处理-电泳生产线沥液的工艺要求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涂装同步工程分析时,车身设计漏液孔是否满足工艺要求,一般仅通过经验预估,没有准确的计算校核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涂装同步工程无法准确分析沥液孔是否满足工艺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涂装前处理沥液孔的预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模,模拟出车身结构以设定角度出槽的情景,在出槽内做出液体模型,并得到液体模型体积V和液面高度H;
步骤2、收集前处理-电泳线要求的沥液时间T,根据沥液时间T获得理论排水时间t;
步骤3、根据液体体积V、液面高度H及理论排水时间t计算理论排水孔面积S;
步骤4、将理论排水孔面积S与实际设计的排水孔面积S1进行比较,并修正实际设计的排水孔面积。
所述步骤2影响理论排水时间t的因素包括其他位置的槽液对所计算位置的槽液补充、液体的表面张力,根据所述因素获得系数K,t=T/K。
所述K=1.94。
所述步骤3采用公式: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所述步骤4中,当S>S1时,设计的排水孔面积不足,不满足实际沥液要求,当S≤S1时,设计的排水孔面积满足实际沥液要求。
本发明通过理论计算的沥液孔面积对比数据设计的沥液孔面积,来评估设计的沥液孔是否满足涂装前处理-电泳线的沥液要求,避免利用经验设置沥液孔的不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1、根据车身设计数模,模拟车身以一定角度出槽情景,做出出槽时需计算位置的液体模型,得到液体体积V及液面高度H。
步骤2、收集该车型所投产基地的前处理-电泳线要求的沥液时间T,考虑实际生产沥液时,其他影响因素(如:其他位置的槽液对所计算位置的槽液补充、液体的表面张力等)对理论计算的影响,采用系数K对时间T进行调整,得到理论排水时间t:
t=T/K(K=1.94)
步骤3、将得到的液体体积V、液面高度H及理论排水时间t的数值代入公式(一):
(g是重力加速度,取9.8m/s;S是理论排水孔面积)
步骤4、根据步骤3算得的理论排水孔面积S,与实际设计的排水孔面积S1进行比较;
当S>S1时,设计的排水孔面积不足,不满足实际沥液要求;
当S≤S1时,设计的排水孔面积满足实际沥液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3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