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及其富集分离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8850.7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9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红;黄晨曦;王佳;吴仁蔚;李晚宁;聂若男;杨其乐;丁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N1/20;C12N1/02;C12Q1/24;C12R1/92;C12R1/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沙门氏菌 噬菌体 纳米 磁珠偶联物 及其 富集 分离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及其富集分离试剂盒,所述偶联物为沙门氏菌噬菌体与羧基磁珠偶联得到复合物,其中,所述沙门氏菌噬菌体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Salmonella Typhimurium bacteriophage)LPST10,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473。本发明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中噬菌体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细菌;具有特异性好,分子量小的特点。该试剂盒能快速、灵敏的分离富集沙门氏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及其富集分离试剂盒。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可在人和禽类的肠道内寄生引发沙门氏菌病,是全球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率最高,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病原菌。沙门氏菌有2500多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导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的血清型。
对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主要采用传统的选择培养基鉴别的方法。其方法耗时长(3-7天),步骤繁琐。因此,近年来检测技术的开发方向主要包括基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基于免疫学方法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但仍具有抗体成本较高,检测时间长的不足。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灵敏,但有存在假阳性扩增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及其富集分离试剂盒;其具有特异性好,分子量小,分离富集迅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所述偶联物为沙门氏菌噬菌体与羧基磁珠偶联得到的复合物,其中,所述沙门氏菌噬菌体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Salmonella typhimurium bacteriophage)LPST10,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16473。
进一步地,所述羧基磁珠的直径为300~500nm。
再进一步地,所述羧基磁珠的直径为400nm。
上述沙门氏菌噬菌体已送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分类命名: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Salminella Typhimurium bacteriophage)LPST10,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473;保藏日期为2016年9月9日,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中,该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在申请号为2016109240160、发明名称为沙门氏菌噬菌体和噬菌体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
上述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Salminella Typhimurium bacteriophage)LPST10为实验室分离噬菌体,其可识别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宽谱噬菌体(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其具有高pH稳定性(3-13)和热稳定性(30℃-60℃)。
上述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LPST10尾部的受体结合蛋白可特异性识别并吸附沙门氏菌表面外膜蛋白(O抗原)。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并在溶菌酶的作用下,最终裂解细菌释放更多的子代噬菌体。
上述磁性微球购于普瑞迈格(PuriMag Biotech)生产的蛋白偶联磁珠系列(PuriMag Si-Coupling),表面修饰羧基基团(PuriMag Si-COOH),尺寸为直径400nm。(普瑞迈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uriMag Biotechnology Ltd.,Xiamen,Chin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噬菌体LPST10活化;
2)将磁珠进行羧基活化;得到活化羧基磁珠;
3)将活化的噬菌体LPST10与羧基磁珠进行偶联,得到沙门氏菌噬菌体纳米磁珠偶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8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