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生物催化合成(R)-1,3-丁二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59360.9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贾振华;宋水山;李冉;宋聪;赵芊;黄亚丽;黄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18;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代芳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催化 合成 丁二醇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生物催化合成(R)‑1,3‑丁二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生物催化合成(R)‑1,3‑丁二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SWGC31011,Bacillus velezens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354。所述菌株是一种能够以4‑羟基‑2‑丁酮为底物催化合成(R)‑1,3‑丁二醇的新菌株,该菌株能够表达产生羰基还原酶,通过该菌株能够实现(R)‑1,3‑丁二醇高纯度的制备,其转化率95%,光学纯度达到100%。使用本发明的菌株进行不对称还原工艺,反应条件温和,节能环保,同时显著提高(R)‑1,3‑丁二醇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生物催化合成(R)-1,3-丁二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R)-1,3-丁二醇(1,3-BDO),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的粘稠液体,其结构如下所示,其熔点较高,为207.5℃,在常压下蒸馏容易被空气氧化,常在减压下进行蒸馏。(R)-1,3-丁二醇无臭味,略有苦味,吸水性较强。(R)-1,3-丁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合成中间物,被广泛地用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母核氮杂环丁酮、香料、信息激素和杀虫剂等物质的合成,具体如图1所示。在这些化合物中,碳青霉烯类药物、青霉烯类药物和青霉素都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青霉素的滥用导致许多抗药性菌株产生,但碳青霉烯类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抗药性菌株引起的症状,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国内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R)-1,3-丁二醇合成技术成为国内外重要研究的目的。
目前,(R)-1,3-丁二醇主要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获得,化学合成法是以L-苏氨酸为起始原料,其反应过程经过亚硝化脱氨、甲酯化、氢解脱钙和还原等步骤,得到粗品,再重结晶而得到纯品,其工艺原料成本非常高,毒害较大,反应步骤多、反应过程复杂、副反应多且易造成环境污染,(R)-1,3-丁二醇的收率仅仅为64%,化学抽提不仅效率低,而且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也造成安全上的隐患和环境的污染。另一种化学合成的方法是以钌基催化剂催化4-羟基-2-丁酮不对称加氢还原技术合成(R)-1,3-丁二醇,该方法其收率达到99%以上,但催化剂制备成本高,无法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而生物催化法以其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对底物专一等优点逐渐成为了(R)-1,3-丁二醇制备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关于生物催化方法合成(R)-1,3-丁二醇的相关报道很少。1993年,Eguchi等利用固定化SP382脂肪酶重复催化双酰基化反应拆分(R,S)-1,3-丁二醇工艺制备(R)-1,3-丁二醇,其光学纯度达98%以上,但其收率较低(Tamotsu Eguchi,KenichiMochida.Lipase-catalyzed diacylation of1,3-butanediol[J].Biotechnol.Lett.,1993,15(9):955-960.)。AkinobuMatsuyama等多次报道了利用不同酵母催化合成(R)-1,3-丁二醇,其中在1993年他们报道了利用乳酸克鲁维酵母Kluvermyces lactis IFO 1267不对称还原前手性4-羟基-2-丁酮制备(R)-1,3-丁二醇,其得率达到99%,光学纯度达到93%;同样在2001年报道了利用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aparapsilosis IFO 1396拆分外消旋体制备(R)-1,3-丁二醇,其光学纯度达到94%,得率达到48%,但这两种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较低,很难满足药物的合成需求((1)A Matsuyama,H Yamamoto,N Kawada,YKobayashi.Industrialproduction of(R)-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9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