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增雨去除细颗粒预测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1676.1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强;冯琦;王敦球;廖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去除 颗粒 预测 模型 | ||
一种人工增雨去除细颗粒预测模型,本发明涉及城市大气质量研究技术领域;它的建立步骤如下:降雨清除多分散气溶胶理论模型的建立:模型公式的建立;雨滴对气溶胶的捕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大气质量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增雨去除细颗粒预测模型。
背景技术
对于城市大气而言,降雨是颗粒污染物最基本的自然清除途径,湿清除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近地空气环境。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对于气溶胶粒子的云下雨洗过程已有很多研究和观测结果,但很少有研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容易造成霾天气、并进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等有严重影响和威胁的小粒子部分。如最近10多年来,关于PM10、细颗粒和PM1等的浓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来源、生成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已有很多结果,但现有的研究还缺乏对降雨过程中小粒子如何得到清除、以及清除程度如何估计的讨论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人工增雨去除细颗粒预测模型,利用已有的研究结果,在考虑多分散气溶胶分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对观测结果的讨论,来估计和评价降雨过程对颗粒物的清洗效果,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的建立步骤如下:
1、降雨清除多分散气溶胶理论模型的建立:
1.1、模型公式的建立:
按照云下雨洗理论,降雨清除大气气溶胶的基本控制方程表示如下:
式中c(t)为t时刻的气溶胶质量浓度,μg/m3;Λ代表降雨清除系数(s-1);
假定降雨清除系数Λ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公式1)的解为:
c(t)=c0exp(-Λt) (公式2)式中c0为降雨清洗开始时大气中的气溶胶质量浓度,μg/m3;t为以降水清洗开始时计算的清洗时间,s;
从方程(公式2)可以看出,要得到大气中气溶胶质量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降雨清除系数Λ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多分散气溶胶的降雨清除系数Λ,通过如下公式求得:
式中Dp和dp分别表示雨滴和颗粒物的直径,μm;n(Dp)表示雨滴尺度谱的数量浓度分布函数,1/(m3·μm);n(dp)表示气溶胶尺度谱的数浓度分布函数,1/(m3·μm);V(Dp)表示雨滴的终端沉降速度,m/s;E(Dp,dp)表示雨滴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公式3)表明,通常影响降雨清除系数的因素包括雨滴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雨滴终端沉降速度、雨滴和气溶胶粒径谱分布函数;
1.2、雨滴对气溶胶的捕集效率E(Dp,dp)的求取:
式中各参数定义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1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