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5594.4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胡一廷;李琳;郑思凯;李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邹丹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发动机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涉及航空装配领域,用以实现涡轮转静子与后机匣的精准安装。该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支撑涡轮转静子,使得支撑涡轮转静子的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线是竖直的;将引导芯轴安装至第一安装孔中;将吊具与后机匣固定,吊具设有第二安装孔;将第二安装孔安装于引导芯轴,直至后机匣与涡轮转静子接触;其中,第二安装孔与引导芯轴同轴;将后机匣与涡轮转静子安装在一起。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引导芯轴和吊具实现涡轮后机匣和低压涡轮转静子竖直安装,在安装过程中,涡轮后机匣不与低压涡轮转静子发生刮碰,提高了低压涡轮单元体装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低涡转静子单元体与涡轮后机匣单元体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涡轮后机匣腔内封严环上设有蜂窝,与低压涡轮转静子单元体上的篦齿形成封严,减少漏气,提高涡轮工作效率。蜂窝与篦齿之间的径向间隙0.2mm~0.25mm。涡轮后机匣是发动机的主承力框架,发动机五支点轴承外环安装在后机匣轴承座内,五支点轴承内环安装在低压涡轮转静子单元体的承力锥壁上,自由状态下,五支点轴承径向游隙0.06mm~0.08mm。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低涡转静子单元体与涡轮后机匣单元体在装配过程中,安装过程不可视,轴承内、外环容易磕碰,篦齿与蜂窝容易刮碰、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用以实现涡轮转静子与后机匣的精准安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支撑涡轮转静子,使得所述支撑涡轮转静子的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线是竖直的;
将引导芯轴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将吊具与后机匣固定,所述吊具设有第二安装孔;
将第二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引导芯轴,直至所述后机匣与所述涡轮转静子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引导芯轴同轴;
将所述后机匣与所述涡轮转静子安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拆掉所述吊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航空发动机装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拆掉所述引导芯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引导芯轴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引导芯轴的安装位置是否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以下公式判断所述引导芯轴的安装位置是否到位:
如果|H-H1-H2|≤0.05,则所述引导芯轴的安装装置正确;其中,H1为轴承座后端面与内压紧螺母后端的轴向距离;H2为引导芯轴测量面与轴承座后端面的轴向距离;H为引导芯轴测量面与前端面的轴向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所述涡轮转静子的内压紧螺母所安装的螺孔,所述涡轮转静子相对于所述螺孔的中心线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二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引导芯轴,直至所述后机匣与所述涡轮转静子接触包括以下步骤:
水平吊起所述吊具和所述后机匣;
将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准所述引导芯轴;
将所述吊具和所述后机匣下落至所述后机匣与所述涡轮转静子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吊起所述吊具和所述后机匣包括以下步骤:
吊起所述吊具和所述后机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