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络磺钠及其制剂中盐酸氨基脲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9423.9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李昕琦;罗丹;徐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联成迅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络磺钠 及其 制剂 盐酸 氨基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络磺钠及其制剂的检测样品配置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取待测样品,盐酸氨基脲对照品和空白,加水和甲醇溶解,调节pH值2.0~8.0,摇匀,再加入2‑萘甲醛溶液,用水定容,摇匀,室温下反应1h~5h,过滤,续滤液加正己烷萃取,离心,取底层水溶液反复萃取,离心,即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卡络磺钠及其制剂中盐酸氨基脲的含量测定方法,兼顾了测定不同剂型的卡络磺钠制剂的盐酸氨基脲含量,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专属性,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分析时间适中,为卡络磺钠及其制剂的盐酸氨基脲含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保障,保证了用药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络磺钠及其制剂中盐酸氨基脲的含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卡络磺钠,化学名为1-甲基-6-氧代-2,3,5,6-四氢吲哚-5-缩氨脲-2-磺酸钠,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
卡络磺钠由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MITSUBISHI TANABE公司)原研,商品名:Adona阿洛那,适应于毛细血管阻力的减弱和渗透性的增强引起的出血倾向(例如紫癜等);由于毛细血管阻力的减弱而从皮肤或粘膜和内膜渗出的眼底出血、肾出血和子宫出血;毛细血管阻力的减弱引起的手术期间和手术后异常出血。
盐酸氨基脲,具有式Ⅱ所示的结构式:
盐酸氨基脲属于肼系列化学物质,早期研究表明盐酸氨基脲具有致诱变性和潜在的致癌性,近期的研究表明,盐酸氨基脲不仅能够在组织形态学水平上导致多种组织形态改变,而且还可以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75~225mg/L盐酸氨基脲可导致大鼠胎儿肺和肝脏器官内核酸水平显著降低,增加幼年小鼠肺肿瘤发生率;此外,能够显著增加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表现出弱遗传毒性。盐酸氨基脲是GABA合成酶GAD(谷氨酸脱羧酶)的抑制剂,并且对NMD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具有拮抗作用,从而产生神经毒性。盐酸氨基脲可致大鼠多个靶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且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其中,对胸腺及肾上腺的组织学改变仅在雌性中表现出来,而对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改变仅在雄性中表现明显,对生殖器官毒性表现为其能够改变雌性卵巢和雄性睾丸显微结构。雌性大鼠口服60、110、210mg/kg盐酸氨基脲28d能够降低其血浆内E2(雌二醇)水平,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表现出抗雌激素效应。
盐酸氨基脲作为卡络磺钠的合成起始物料,即肾上腺色腙(也称为卡巴克络)的合成试剂,在其合成过程中可能存在残留。另外,由于卡络磺钠结构中存在缩氨脲基团,在卡络磺钠及其制剂储存过程中,可能受高温、氧化、光照等影响造成缩氨脲基团断裂,从而产生盐酸氨基脲。基于前述盐酸氨基脲的潜在毒性,为控制卡络磺钠及其制剂中盐酸氨基脲的含量,保障药品安全性,开发一种卡络磺钠及其制剂中盐酸氨基脲的含量测定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标准与文献,国内外均无卡络磺钠及其制剂中盐酸氨基脲含量测定的法定标准,仅发现一篇由Kossana Canavesi在Chromatographia(2017)80:1535-154发表的文献中报道了,卡络磺钠与卡巴克络的盐酸氨基脲含量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的反应平衡时间长,专属性差,回收率偏高,影响结果准确性,且会导致含辅料的卡络磺钠制剂柱前衍生反应减慢,影响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因此并不适用于卡络磺钠及其制剂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络磺钠及其制剂盐酸氨基脲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1)样品配制及衍生反应
a、空白溶液:取甲醇和水,调节pH值,摇匀,再加入2-萘甲醛溶液,用水定容,室温下反应,即得;
b、对照品溶液:取盐酸氨基脲对照品,加水溶解,再加甲醇和水稀释,调节pH值,摇匀,加入2-萘甲醛溶液,用水定容,摇匀,室温下反应,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联成迅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联成迅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9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