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5569.4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鹏;周文闻;宋志方;刘宇;王光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赵立军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充电接口 检测装置 直流充电 直流充电机 接口模拟 采集单元 成本要求 充电检测 检测系统 直流负载 电连接 可编程 检测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检测方法。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直流采集单元(2)、接口模拟单元(3)、第一充电接口(7)和第二充电接口(8),所述第一充电接口(7)适于与直流充电机(200)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口(8)适于与电动汽车(300)连接;所述接口模拟单元(3)和第一充电接口(7)、第二充电接口(8)电连接。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适于直接连接直流充电机和电动汽车,能够直接以电动汽车作为充电检测的负载,从而避免了能源浪费,且避免了对检测用可编程直流负载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对整个检测系统的投入成本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电动汽车日益普及,对电动汽车辅助设备需求日益剧增。电动汽车充电机(含充电桩等各种具体形式)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关键设备,其品质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所以,必须认真执行对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检测。尤其是对电动汽车充电机进行便捷、可靠的现场检测。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现场检测方式为采用集装箱式检测装置来进行现场检测。此种集装箱式检测装置将直流负载、各种检测单元等集成在一个庞大的箱体内,体积过于庞大,接线过于复杂,非常不适合充电机的现场检测。
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直流车辆接口电路模拟器、便携式电脑、示波器、可编程直流负载等。该种检测装置对现场环境的依赖程度依旧很高,例如,对可编程直流负载的需求,对测试系统接线的需求等等。此外,仍然存在体积庞大,安装不便等缺点。
现有技术的第三种检测装置例如是北京博电新力公司的CPD200和CPA200的便携式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检测装置。此种检测装置利用配备的可编程直流负载等相应负载来实现对充电设施的现场检测。所述负载采用电阻作为负载,在测试的过程中将电能以热量的方式消耗掉,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或者采用可回馈的电子负载作为测试系统中的测试负载,又存在干扰电网等诸多的隐患。且同时存在负载体积大、安装与运输不便等缺点。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所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直流采集单元、接口模拟单元、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适于与直流充电机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接口适于与电动汽车连接;
所述接口模拟单元通过第一内部线缆和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接口模拟单元通过第二内部线缆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电连接,且所述接口模拟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所述直流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内部线缆或第二内部线缆的电气信号,并将采集的电气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接口模拟单元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具有下述三种工作状态:
检测充电机工作状态:当检测直流充电机时,所述接口模拟单元模拟为电动汽车端功能;
检测充电功能工作状态:当检测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时,所述接口模拟单元模拟为直流充电机端功能;
监测充电工作状态:当监测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功能时,所述接口模拟单元直接将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信号连通。
优选地,在检测充电机工作状态下,所述接口模拟单元模拟电动汽车的BMS,且直接与直流充电机进行通讯;在检测充电机工作状态下,所述接口模拟单元模拟直流充电机的控制单元,且直接与电动汽车的BMS进行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55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