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变色金色铜合金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78394.2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1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周;邱文婷;王檬;孙艳;于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江苏华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9/04;C22F1/02;C22F1/08;C21D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金色 铜合金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抗变色金色铜合金及制备方法。合金包括下述组分Zn、Al、Co、Ce、B,余量是Cu。制备过程包括:熔铸;热轧;冷轧,固溶淬火;冷精粗轧,冷精轧,成品退火。本发明生产的合金金色度高,热、冷加工性能均很优异,变形抗力小;不含贵金属元素,成本较低。本发明合金组分合理、简单,通过廉价的铝和锌的合理搭配提高合金的金色度,简单的合金成分使熔铸工艺简单,铈、硼的合理搭配,改善工艺性能,提高抗变色性能,微量钴和铜合金中空位结合能很低,能够有效和铜合金中的空位结合,阻断Zn原子的扩散通道,提高合金抗脱锌腐蚀。该合金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加工性能好、金色度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变色金色黄铜合金及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艺术品、书签、纪念币(章)和各种装饰材料。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金具有绚丽夺目的金黄色,化学性能非常稳定,除了作为功能材料在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外,一直是艺术品、工艺品等产品的优先选用材料。但是,由于其储量低,价格高,作为大宗艺术品市场来说,大量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物美价廉的仿金合金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国内外常用的仿金产品主要是铜基仿金产品。国内研究的较多的主要是在铜中加入铝、锌、锡、镍、稀土等元素,调控其色彩,并力求提高其抗变色性能,但是这些仿金产品中为了提高其及色度和抗变色性能,首先需添加比铜贵的合金元素,如铟和银等。另外,这些仿金合金中金色度差,抗变色性均较差。对于仿金产品而言,若表面变色丧失原来的金黄色,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因此,仿金合金的抗变色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为了提高仿金合金的抗变色性能,现有技术主要采用添加贵金属元素等,然而其存在高成本或加工难的问题,难以在工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如中国专利CN88100404A专利合金中的In是稀有金属,价格昂贵,资源少;CN201210364872.7和CN201210369055.0专利合金中含金量为 0.5-10%,CN201210369055.0专利合金中含1-20%的银等,因此含大量贵金属元素,价格高,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日本专利JP89275730和JP89270707提供的合金综合性能较好,日本的两种专利合金由于添加了高熔点的Cr且含量较高,合金的熔铸较为困难。CN201610604733.5专利中含高熔点的铁,且Fe在一定条件下能从铜基体析出,形成第二相,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本发明主要通过在铜合金中添加Al,Zn以及微量的Ce,B,Co等,并利用各元素的化学性质或在铜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保护本发明的仿金铜合金同时,该合金体系中也大大降低了仿金铜合金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金色铜合金抗变色能力差,且因含铟和银等等价格高的合金元素使材料的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合金组分合理,原材料价格便宜、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加工性能好、金色度高、环境友好的高金色度铜合金及制备方法,以满足各种装饰材料和工艺品等对高抗变色、金色铜合金的需求。
本发明一种高抗变色金色铜合金,包括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Zn:8-16wt.%,
Al:2-8wt.%,
Co:0.05-0.20wt.%,
余量为Cu,各组分质量百分之和为100%。
本发明一种高抗变色金色黄铜合金,包括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Zn:9-14wt.%,
Al:2-7wt.%,
Co:0.08-0.20wt.%,
余量为Cu,各组分质量百分之和为100%。
本发明一种高抗变色金色铜合金,包括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Zn:10-14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江苏华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江苏华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8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