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目标对象入侵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1813.8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3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6 | 分类号: | G01S1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南霆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目标 对象 入侵 检测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对象入侵检测系统,包括:客户端装置和检测雷达;其中,客户端装置用于接收配置指令,并根据配置指令在监控保护区域中配置警戒线,或者自身自动在监控保护区域中配置警戒线;检测雷达,用于实时探测监控保护区域中出现的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当确定出目标对象存在入侵监控保护区域的行为时,向客户端装置发送报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检测雷达实时探测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探测到的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和与针对监控保护区域设置的虚拟的警戒线的位置信息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识别出存在入侵行为的目标对象,并向客户端装置发送报警信息,进而大大提高了防护安全等级,为边界或区域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目标对象入侵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安防领域针对重点边界或者区域进行监控和管理,防止人员的非法入侵或意外闯入,已经发展出多种技术方案,如红外对射、视频监控等。然而在这些不同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对于区域和周界入侵检测,同时也存在各自的缺陷和不足。
红外对射越线检测,利用发射的红外光形成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线,当有目标穿越红外对射监控的边界或者区域时,目标会遮挡红外对射的红外光,触发报警,该技术存在探测距离短、易受环境温度、雨雪、雾霾、障碍物遮挡的影响造成误报和漏报,由于只发射几束光线,防护安全等级低;视频越线检测,利用视频进行实时监控目标区域,并在视频中标记一条线,采用图像处理算法,当有目标越过视频中的标记线时,触发报警,视频越线检测具有可视化,可记录,可回放等优点,但是对于弱光、强光、大雾、大雨等条件下检测准确性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失去检测作用,在检测距离方面,视频越线检测有效距离很短。
由此可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安防检测的过程中,存在探测距离短、易受环境影响,从而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导致防护安全等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对象入侵检测系统,包括:
客户端装置,用于接收配置指令,并根据所述配置指令在监控保护区域中配置警戒线,或者自身自动在监控保护区域中配置警戒线;
检测雷达,用于实时探测监控保护区域中出现的目标对象的第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客户端装置配置的警戒线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警戒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存在入侵所述监控保护区域的行为,向所述客户端装置发送报警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可见光摄像机,所述可见光摄像机与所述检测雷达相连接;
所述可见光摄像机,用于在所述检测雷达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存在入侵所述监控保护区域的行为时,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跟踪拍摄。
可选地,所述检测雷达,具体用于:
确定探测到的在监控保护区域中出现的目标对象与自身之间的距离信息;
确定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回波信号的指向信息,并根据所述指向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角度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所述角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检测雷达,进一步具体用于:
确定向在监控保护区域中出现的目标对象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的第一时间信息;
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对象所反射的回波信号的第二时间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信息。
可选地,所述检测雷达,还具体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1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