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轨道交通无柱车站修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2554.0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军;张拳;章春炜;周高烽;赖亚林;蔡鹏麟;陈征宜;吴冰强;郭建;朱东峰;苏志刚;姜怀祖;景文琦;李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艳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管线 车站 无柱 施工 车站主体结构 修建 地下车站 轨道交通 临时立柱 密集区域 浇筑 操作区块 车站结构 基坑开挖 上部区域 施工工艺 施工难度 市政管线 荷载 围护桩 分隔 迁移 容纳 市政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轨道交通无柱车站修建方法,通过设置围护桩、分隔桩和临时立柱,将地下车站的修建分成两个单独的操作区块,可减少施工对既有管线的影响,降低车站施工的风险和难度;临时立柱有利于无柱车站顶板的浇筑和所承受荷载的转换,同时其上部区域还可为容纳市政地下管线提供空间,有利于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另外,通过管线的迁移,可避免地下车站基坑开挖和主体浇筑时无处放置地下管线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市政管线。本发明中的车站修建降低了无柱车站施工期间对地下管线干扰和改迁设置难的突出问题,并有利于无柱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具有车站结构简单、施工工艺少、施工难度小、造价相对较低和使用范围广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轨道交通无柱车站修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担负城市客运中发挥着骨干的运输作用。当前一个城市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是否修建了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为缓解城市客流压力,向城市居民提供快捷、安全和舒适的出行交通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往往是沿着城市的主客流方向或主干道方向进行设置。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分析,地铁线路中的车站一般设置在城市中建筑物密集或客流量较大的区域。而在这些区域内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与生产的需要,往往在地下敷设有众多繁杂的市政管线,其包括城市管网中的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北方城市中的供热管道等各种不同用途的市政管线。因此,在该区域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时就需要对地下既有的市政管线进行探测与保护。虽然在修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时对地下车站范围内的市政管线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但由于地层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埋地管线的不同状况,在城市中修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期间破坏地下市政管线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严重时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市政管线属于城市的生命线,为便于运营和管理,同时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均采用埋入地下的方式来铺设各种市政管线。这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站位的选择和修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此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时如何保护车站范围内既有的地下市政管线是必须要考虑的技术问题。此外,在城市地面高层建筑密集区,由于高层建筑的基础较深,加之场地狭窄,在设计地下车站时,为满足客流进出和疏散的需要,一般可将车站设计为无柱的拱形结构。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无柱拱形车站所处地段的地下敷设有不同的市政管线且车站又处于浅埋状况时,通常采用明挖或盖挖法来修建地下车站。此时,就必须要考虑对车站范围内地下既有管线的改移或保护。因此,在城市地面建筑物密集且地下管线繁杂的地段修建无柱地下车站时,如何改迁或保护车站范围内既有的地下市政管线就成为车站修建中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轨道交通无柱车站修建方法,以解决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轨道交通车站修建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轨道交通无柱车站修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建车站的位置设置围挡,并将确定基坑边缘位置的围护桩钉入地面以下,再从基坑中部钉入分隔桩,然后在分隔桩一侧预埋临时立柱;围护桩和分隔桩的顶部与地面平齐,且围护桩的长度大于基坑的深度,分隔桩的长度不小于基坑深度的一半,临时立柱埋入地面以下;
S2:挖走分隔桩预埋有临时立柱一侧厚度为1~1.5m的表层土体,使围护桩与分隔桩的顶部露出,并整理出地下管线,将其改迁至围挡与围护桩之间的地面上,然后在围护桩和分隔桩的顶端浇筑冠梁,并在两者的冠梁之间浇筑横撑,横撑的宽度为0.5~0.8m,每两根横撑之间的水平间距宜为8~12m;
S3:继续向下挖掘至临时立柱顶部露出,然后在挖出的土坑侧壁浇筑侧墙,并在临时立柱的顶部浇筑冠梁,再在临时立柱的冠梁上浇筑拉杆板,拉杆板一端固定在侧墙上,另一端延伸至分隔桩并在其上方浇筑有挡墙,挡墙顶端与地面平齐,底端与拉杆板平齐;
S4:在拉杆板上方浇筑拱形顶板,拱形顶板一端与侧墙的上端相接,另一端紧挨挡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5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刻槽的肋柱式锚杆挡墙
- 下一篇:一种沉管隧道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