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沉降控制的道路修复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5360.6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2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科;叶仕江;赵鸿铎;黄琴龙;林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00 | 分类号: | E01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修复 沉降控制 修补层 垫层 面层 路基 填充 基层 道路工程 道路裂缝 路基方向 修复结构 有效解决 倒梯形 上表面 沉降 延伸 路表 延缓 修复 | ||
1.一种基于沉降控制的道路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修复结构包括路面(1)和路基(2),所述路面(1)包括面层(11)、基层(12)和垫层(13),所述道路自表面至底部依次包括面层(11)、基层(12)、垫层(13)和路基(2),所述面层(11)和基层(12)中还包括第一缺口(3),所述第一缺口(3)由面层(11)的上表面延伸至基层(12)的底部,所述第一缺口(3)的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垫层(13)和路基(2)中还包括第二缺口(4),所述第一缺口(3)的底部向垫层(13)和路基(2)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缺口(4),所述第一缺口(3)中填充有面层修补层(31)和基层修补层(32),所述第二缺口(4)中填充有垫层修补层(41)和路基修补层(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2)和垫层(13)之间还设有底基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层修补层(32)和面层修补层(31)之间设有第三结合层(35),当基层(12)为半刚性材料或刚性材料时,所述第三结合层(35)为应力吸收层或土工材料层,当基层(12)为柔性材料时,所述第三结合层(35)为粘层;
和/或,所述基层修补层(32)和基层(12)之间设有第一结合层(33),所述第一结合层(33)为粘结层,所述面层修补层(31)和面层(11)之间设有第二结合层(34),所述第二结合层(34)为粘结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3)的截面为底角30°~60°的倒梯形,所述第一缺口(3)的截面为等腰倒梯形;
所述第二缺口(4)的截面为矩形;
所述路基修补层(42)中埋设有管线(43);
路面缺口延伸方向与道路行车方向一致或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1)的材料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面层修补层(31)材料与面层(11)材料相配合;
所述基层(12)的材料为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稳定碎石、沥青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基层修补层(32)材料与基层(12)材料相配合;
所述垫层(13)的材料为碎石、沙砾、煤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垫层修补层(41)材料与垫层(13)材料相配合;
所述路基(2)为经处理的天然土,所述路基修补层(42)材料与路基(2)材料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1)的高度为6~30cm;
所述基层(12)的高度为10~50cm;
所述垫层(13)的高度为15~25cm;
所述路基(2)的高度为100~500cm。
7.一种基于沉降控制的道路修复方法,所述道路包括路面(1)和路基(2),所述路面(1)包括面层(11)、基层(12)和垫层(13),所述道路自表面至底部依次包括面层(11)、基层(12)、垫层(13)和路基(2),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设路面缺口,所述路面缺口包括第一缺口(3)和第二缺口(4),所述第一缺口(3)的截面为倒梯形,所第一缺口(3)的底部向垫层(13)和路基(2)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缺口(4);
填补面层修补层(31)和基层修补层(32)以填补第一缺口(3);
填补垫层修补层(41)和路基修补层(42)以填补第二缺口(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路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缺口(3)的基层(12)表面设置第一结合层(33),所述第一结合层(33)为粘结层,在第一缺口(3)的面层(11)表面设置第二结合层(34),所述第二结合层(34)为粘结层;
和/或,在基层修补层(32)和面层修补层(31)之间设置第三结合层(35),当基层(12)为半刚性材料或是刚性材料时,所述第三结合层(35)为应力吸收层和/或土工材料层,当基层(12)为柔性材料时,所述第三结合层为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53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轻便可调水平金属垫路板
- 下一篇:全预制拼装式透水道路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