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准物质用玻璃瓶浓酸自动浸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2020.6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0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勇;施晓来;吴彬;张振华;陈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8B9/22 | 分类号: | B08B9/22;B08B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 物质 玻璃瓶 自动 浸泡 装置 | ||
1.一种标准物质用玻璃瓶浓酸自动浸泡装置,包括储液瓶(1)、支撑架(2)、泵管(3)、动力泵(4)和浸泡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所述泵管(3)的一端固定贯穿储液瓶(1)顶端,且泵管(3)的另一端与动力泵(4)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动力泵(4)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所述动力泵(4)输出端通过泵管(3)与浸泡装置(5)固定连通;
所述浸泡装置(5)包括分流泵管连接头(6)、泵分管(7)、固定接头(8)、针头(9)、缸盖(10)、浸泡缸(11)、抬升件(12)、升降件(13)、托盘(14)、卡接件(15)、玻璃瓶(16)、废液导管(17)和废液瓶(18),所述泵管(3)远离动力泵(4)的一端与分流泵管连接头(6)固定连通,所述分流泵管连接头(6)的输出端与多个泵分管(7)固定连通,且多个泵分管(7)通过多个固定接头(8)与多个针头(9)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接头(8)固定贯穿缸盖(10),所述缸盖(10)位于浸泡缸(11)顶端,且浸泡缸(1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所述缸盖(10)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抬升件(12),且两个抬升件(12)均对称固定在浸泡缸(11)外侧,所述浸泡缸(11)内部设有升降件(13),所述托盘(14)位于升降件(13)输出端上,所述托盘(14)内部设有多个卡接槽(19),且卡接槽(19)内部成矩形固定有四个卡接件(15),所述玻璃瓶(16)底端位于卡接槽(19)内部,且四个卡接件(15)输出端均与玻璃瓶(16)外侧接触,所述针头(9)底端位于玻璃瓶(16)内部,所述废液导管(17)的一端与浸泡缸(11)底端的一侧固定连通,且废液导管(17)的另一端位于废液瓶(18)内部,所述废液瓶(18)位于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物质用玻璃瓶浓酸自动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件(12)包括伺服电机(20)、固定架(21)、主动齿轮(22)、齿轮板(23)、滑动板(24)和支撑板(25),所述伺服电机(20)通过固定架(21)固定连接在浸泡缸(11)外侧,且伺服电机(20)输出端通过转轴与主动齿轮(2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2)与齿轮板(23)啮合,所述齿轮板(23)靠近浸泡缸(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24),所述支撑板(25)内部设有滑槽(26),且滑动板(24)滑动连接在滑槽(26)内部,所述支撑板(25)固定连接在浸泡缸(11)外侧,所述齿轮板(23)顶端固定连接在缸盖(10)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标准物质用玻璃瓶浓酸自动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1)为三角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物质用玻璃瓶浓酸自动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13)包括转动电机(27)、双螺纹杆(28)、密封圈(29)、第一限位块(30)、第二限位块(31)、驱动件(32)、定位板(33)和导向杆(34),所述转动电机(27)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且转动电机(27)输出端与双螺纹杆(28)固定连接,所述双螺纹杆(28)远离转动电机(27)的一端穿过浸泡缸(11)与第一限位块(30)转动连接,所述双螺纹杆(28)通过轴承与浸泡缸(11)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外侧对称设有两个密封圈(29),且两个密封圈(29)分别滑动套接在双螺纹杆(28)外侧,两个密封圈(29)分别固定连接在浸泡缸(11)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二限位块(31)内部设有螺纹孔,且第二限位块(31)转动套接在双螺纹杆(28)外侧,所述第一限位块(30)与第二限位块(31)均固定连接在浸泡缸(11)内部的底端,所述驱动件(32)对称分布在第一限位块(30)和第二限位块(31)之间,且驱动件(32)输入端与双螺纹杆(28)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32)输出端与定位板(33)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33)四角均滑动调节在四个导向杆(34)外侧,且四个导向杆(34)均固定连接在浸泡缸(11)内部,所述托盘(14)位于定位板(33)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0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