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0.01~0.05mm超薄N6纯镍箔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2591.X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0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武会宾;徐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东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10 | 分类号: | C22F1/10;C22C19/03;B21B1/4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任月娜 |
地址: | 214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0.01 0.05 mm 超薄 n6 纯镍箔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0.01~0.05mm超薄N6纯镍箔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依次为:熔炼、锻造、热轧、退火、五次冷轧与四次退火以及清洗和拉矫,最后制备得到厚度为0.01~0.05mm,厚度精度+/‑0.001mm,晶粒度级别达13.0~13.5级,表面光洁度良好的超薄纯镍N6箔材。本发明采用压延法制备出厚度规格在0.05mm以下的超薄N6纯镍箔材,相比传统的羟基法和电解法,大幅提高了超薄纯镍箔材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可实现批量成产,满足工业发展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0.01~0.05mm超薄N6纯镍箔的制备工艺,属于纯镍合金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纯镍具有优良的耐蚀性、焊接性能及加工性能,较高的电真空性能和电磁控制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电子,以及集成电路中电子、磁性薄膜、高纯试剂、标样等的制备,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N6是纯镍的一种,又称六号镍,其Ni含量大于99.5%,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纯镍材料。工业纯镍N6的杨氏模量为207GPa,剪切模量是76GPa,泊松比0.31,退火状态下拉伸强度300~500MPa,伸长率为10~40%,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加工成管、棒、线、板、带、箔材产品。
N6镍箔是电子、通讯、仪器等工业基础材料之一,镍箔表面光洁度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高储能密度碱性蓄电池、磁载体、面电阻、铁芯、装饰品、防水日用品等领域,经过处理还可作为防火、防潮、防磁的新型包装材料。降低镍箔厚度,可提高材料利用率,扩大材料应用范围,减轻质量,提高柔性,增大比表面积。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对镍箔特别是超薄镍箔的需求不断增长,镍箔向着更薄的方向发展。
现有的镍箔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压延法(机械法)、羟基法(化学法)和沉积法(电解法),而0.05mm以下超薄镍箔的制备方法主要为羟基法和沉积法。例如,CN108103533A公开了一种电沉积法制备镍箔的工艺方法,以镍板作为阳极,可旋转的钛辊筒作为阴极,控制电解槽内电镀溶液的温度为50~60℃,控制电流为15~20A/dm2,并调节电镀溶液的ph值为2.5~3.0,阴极辊的转速为1.2~1.4m/min,生产出的纯镍箔幅宽达1350mm,最小厚度为5μm。CN102719801A公开了一种羟基法制取镍箔的工艺方法,制备过程采用含镍的水淬合金为原料,在合成釜内与一氧化碳气体进行羰化反应制取羰基镍气体;再将制得羰基镍气体在分解器内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镍沉积在悬于分解器中部的基板上,经降温、出釜、剥离得到镍箔,最薄规格达0.02mm。电解法虽然具有设备简单、低能耗、低排放以及原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但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受环境影响大。羟基法虽然生产效率高,但羟基化过程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较高,且容易引起毒气泄漏,造成环境污染。若能通过压延法生产出0.05mm以下超薄纯镍N6箔材,且实现批量生产,不仅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工业化需求,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0.01~0.05mm超薄N6纯镍箔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0.01~0.05mm超薄N6纯镍箔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熔炼:将原料Ni板和超低碳炉料经烘烤后,装入双室结构电子束冷床炉中进行熔炼得到铸坯;
(2)锻造:将所得铸坯进行锻造开坯,锻造温度为1000℃~1100℃,锻造过程采用二轻一重的操作方法,避免局部变形不均匀;
(3)热轧:所得锻坯加热至1100~1150℃,保温2h,随后进入双辊可逆式热轧机进行5道次往返热轧,控制热轧温度为1000~1100℃,制备得到4.0~6.0mm的热轧板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东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东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