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平衡滑撬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4580.5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强;银立越;黄佳华;文建东;李昆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潘军铁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撬 检具 安装架 检测装置 配重块 支撑架 自平衡 顶架 链条 汽车制造技术 冲击力量 电机驱动 定位支架 链轮单元 变形的 定位杆 定位孔 多组带 底座 气缸 校正 检测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滑撬检测装置,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设有顶架和底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于所述顶架上方设有多组带链条的链轮单元,所述链条两端分别吊装有检具安装架和配重块,所述检具安装架向下吊装有多根底部带定位孔的定位杆,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检具安装架的重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解决采用气缸或电机驱动的滑撬检具在对滑撬进行检测及校正时,冲击力量大,容易造成滑撬支撑和检具定位支架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动力驱动的自平衡滑撬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主机厂都使用滑撬对车身进行定位及输送,即将车身落装到滑撬支撑定位销上进行输送;滑撬在制造发货到现场投入使用前,以及经长期使用后,滑撬支撑定位销会存在位置精度偏差,即定位销与车身定位孔有偏差,无法将车身准确落装到滑撬上,从而造成车身钣金变形、穿孔以及车身可能歪斜掉落,需要采用检具对滑撬进行检测及校正。目前国内主机厂的滑撬检具通常采用气缸或电机驱动,将滑撬放到滚床上运行至检具设定的检测位时,采用检具定位孔与滑撬支撑定位销对接,如滑撬支撑定位销与检具定位孔无干涉匹配,则该定位销位置无偏差。但是滑撬检具采用气缸或电机驱动,速度较快,检具定位孔与滑撬支撑定位销在对接时,冲击力量大,容易造成滑撬支撑和检具定位支架变形,如果滑撬支撑定位销位置偏差大,检具与定位销撞击会造成检具定位支架严重变形,检具将难以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平衡滑撬检测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气缸或电机驱动的滑撬检具在对滑撬进行检测及校正时,冲击力量大,容易造成滑撬支撑和检具定位支架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自平衡滑撬检测装置,包括设有顶架和底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于所述顶架上方设有多组带链条的链轮单元,所述链条两端分别吊装有检具安装架和配重块,所述检具安装架向下吊装有多根底部带定位孔的定位杆,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检具安装架的重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链轮单元有两组,为对称设置,每组所述链轮单元均包括设在所述顶架边框的第一链轮和设在所述顶架内梁的第二链轮,两个所述第二链轮的旋转轴通过连接杆同轴旋转,所述链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相啮合;所述配重块通过所述链条经所述第一链轮吊装在所述支撑架外侧,所述检具安装架通过所述链条经所述第二链轮吊装在所述支撑架内侧的所述顶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外侧于所述配重块下方设有限位挡杆。
进一步的,所述顶架通过四根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
进一步的,四根所述支撑杆均设有滑轨,所述检具安装架通过边框设置的滑块与所述滑轨滑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在所述滑块下方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检具安装架在边框外侧设有手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检具安装架和配重块的自重配合,实现检测装置自平衡,只需要人工稍加施力,即可实现缓慢、平稳地移动,避免了采用气缸或电机驱动的滑撬检具在对滑撬进行检测及校正时,冲击力量大,容易造成滑撬支撑和检具定位支架变形的问题。
2、顶架上方的两组链轮单元对称设置,并且两个第二链轮的旋转轴通过连接杆同轴旋转,使检具安装架整体受力平衡,在上下滑动时更平稳。支撑架外侧设置的限位挡杆和滑轨设置的限位块,都是为了防止配重块和检具安装架下降距离过长,与地面配件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本发明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4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