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物快速调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7335.X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品淳;张家齐;王镝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扬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汪丽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物 快速 调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物快速调理装置,其包含腔室以及热风模组,腔室用以容置食物,食物具有梅纳反应温度。热风模组设置于腔室的一侧,用以提供喷射热风于腔室中。其中热风模组的喷射热风不断冲击食物,使食物所渗出的液态物质未被气化即直接被喷射热风吹离,促使食物迅速到达梅纳反应温度,以呈现表面焦脆的外观、内部软嫩多汁的口感。更因于食物的调理过程中无油烟产生,能符合现今环保节能、低碳无烟的健康烘烤趋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物调理装置,尤其是有关于一种食物快速调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烤箱一般多以对流或辐射供热予食物,然而大部分现有烤箱烘烤食物(例如是肉类)时,因为无法有效将其表面水分带走,使得加热介质的对流或热传导即便再快速还是需将大部分的热量先供予水分气化蒸发,导致食物表面温度上升速度缓慢(即食物表面与中心的温度差异较小),尤其当食物(例如是肉类)中心温度超过40℃时,会有大量液体(例如是水分)因肌蛋白收缩而溢出表面,因此需更多能量与时间才能使食物表面温度达到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的理想温度(约120℃)。再者,水分气化蒸发后的水气通常仍会覆盖在食物表面,且因现有烤箱的黑铁加热管辐射波长与水气吸收波长大部分重迭,导致辐射加热效率低落,进而使得食物表面因含水烹煮而难以产生焦脆的外观与口感,亦或是为求食物表面焦脆而使其内部过熟,又亦或是食物内部水分移除不足,导致调理后静置熟成期间内部水分渗出,影响人类对食物口感的要求。
此外,大部分现有烤箱是利用高温的高速旋风或喷射式热风产生均匀循环的对流效果以快速熟成食物,进而使其表面产生梅纳反应而焦脆。然高温热风将导致食物因高于其油脂的发烟点(smoke point)温度,而于烘烤过程中产生油烟,不但因高温热风需使用工业级较高功率的热产生组件而增加烤箱成本,更因产生的油烟而影响人体健康,不符现今环保节能、低碳无烟的健康烘烤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快速调理装置,其是使用高速的低温(或低功率)喷射热风直接且迅速吹走食物表面的液态水,并同时快速移除食物内部多余的水分,使食物表面于短时间内即能到达梅纳反应温度而产生表面焦脆的外观与口感。由于食物可在短时间内移除内部多余的水分并使表面迅速焦化,故能避免食物因过度调理而致内部呈现过熟干硬的情形,使食物内部同时保有软嫩多汁的口感。且因使用本发明的食物快速调理装置于调理过程中无油烟发生,故可有效减少危害人体的致癌物产生,也可减少油烟滤网所需的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物快速调理装置,其包含:
腔室,用以容置食物,食物具有梅纳反应温度;以及
热风模组,设置于腔室的一侧,用以提供喷射热风于腔室中,
其中,热风模组的喷射热风是不断冲击食物,使食物所渗出的液态物质未被气化即直接被喷射热风吹离,促使食物迅速到达梅纳反应温度。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的热风模组的喷射热风的风速不小于15m/s。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的热风模组的喷射热风将食物所渗出的液态物质吹离的速度是大于食物渗出液态物质的速度。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的热风模组的喷射热风的温度是低于食物的发烟点温度。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的热风模组的喷射热风的温度是140~160℃。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的热风模组是由热产生组件及风速产生组件所组成。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热风模组热产生组件是电流致热组件。
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食物快速调理装置的热风模组的电流致热组件是黑铁加热管、石英加热管或电热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扬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扬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7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