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9592.7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武;陈东;李永祥;耿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8;B62D25/04;B62D29/00;B62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框架 总成 | ||
1.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20)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相连的顶盖后横梁(30),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21)和D柱接头(24),所述顶盖后横梁(30)通过所述D柱接头(24)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为铝合金铸件,所述顶盖后横梁(30)为铝合金挤压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20)还包括后侧围内板加强板(22)及三角窗(25),所述三角窗(25)开设于所述后侧围内板(21)上,所述后侧围内板加强板(2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21)的上部相连,所述D柱接头(24)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加强板(22)的后部和所述后侧围内板(21)的上部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接头(24)包括第一横梁支撑部(241)和沿汽车横向凸伸出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的第二横梁支撑部(242),所述顶盖后横梁(30)盖设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和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242)上,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和锁铆铆钉与所述D柱接头(24)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包括第一连接部(24a)、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4a)下方的第二连接部(24b)、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4a)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b)的前端相连的第三连接部(24c),所述顶盖后横梁(30)包括第一连接板(30a)、第二连接板(30b)、以及与第一连接板(30a)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0b)的前端相连的第三连接板(30c),所述顶盖后横梁(30)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0a)、所述第二连接板(30b)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0c)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4a)、所述第二连接部(24b)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4c)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242)包括沿汽车宽度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二连接部(24b)的第四连接部(24d)以及由所述第四连接部(24d)的前端向上延伸的第五连接部(24e),所述顶盖后横梁(30)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板(30a)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板(30d)、以及由第一加强板(30d)的末端向后延伸的第二加强板(30e),所述第一连接板(30a)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0c)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加强板(30d)和所述第二加强板(30e),所述第二加强板(30e)和所述第一加强板(30d)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242)的所述第四连接部(24d)和所述第五连接部(24e)上,所述第二加强板(30e)和所述第一加强板(30d)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相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30)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0a)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4a)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30)的所述第二连接板(30b)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241)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4b)通过锁铆铆钉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30)的所述第二加强板(30e)与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242)的所述第四连接部(24d)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0d)、所述第二加强板(30e)、所述第一连接板(30a)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0c)之间围成一空腔,所述顶盖后横梁(30)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0e)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0a)的第三加强板(30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5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