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9592.7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武;陈东;李永祥;耿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8;B62D25/04;B62D29/00;B62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框架 总成 | ||
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相连的顶盖后横梁,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和D柱接头,所述顶盖后横梁通过所述D柱接头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采用铸造工艺设计,将现有技术的多个零件集成为一体,结构集成度高,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装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框架总成。
背景技术
当前车型白车身主流的后部框架结构均采用钢制零件拼焊而成,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白车身后部框架结构10由后侧围内板11、后侧围加强板12、D柱加强板13、C柱加强板14、顶盖后横梁上板15、顶盖后横梁下板16等钢制冲压件焊接形成,零件数较多,结构复杂,总成焊接精度不高,且钢制框架结构在D柱加强板13的D柱接头处需增加零件提高接头的刚度和强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零件数较少、结构简单、连接精度较高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
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后部框架总成,包括后侧围内板铸件及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相连的顶盖后横梁,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包括铸造为一体的后侧围内板和D柱接头,所述顶盖后横梁通过所述D柱接头与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为铝合金铸件,所述顶盖后横梁为铝合金挤压件。
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内板铸件还包括后侧围内板加强板及三角窗,所述三角窗开设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上,所述后侧围内板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上部相连,所述D柱接头与所述后侧围内板加强板的后部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上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D柱接头包括第一横梁支撑部和沿汽车横向凸伸出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的第二横梁支撑部,所述顶盖后横梁盖设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上,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和锁铆铆钉与所述D柱接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方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端相连的第三连接部,所述顶盖后横梁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与第一连接板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端相连的第三连接板,所述顶盖后横梁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包括沿汽车宽度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四连接部以及由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前端向上延伸的第五连接部,所述顶盖后横梁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板、以及由第一加强板的末端向后延伸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的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后横梁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横梁支撑部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锁铆铆钉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的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梁支撑部的所述第四连接部通过热熔自攻丝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围成一空腔,所述顶盖后横梁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三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9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