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压变温实验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0287.5 | 申请日: | 201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6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贺元骅;陈现涛;王海斌;刘全义;孙强;伍毅;贾井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1/02 | 分类号: | B01L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体 实验舱 底座 温度调整系统 气压调整 变温 动压 燃烧 温度检测计 可燃物 内壁 可燃物燃烧 气体检测计 高空环境 航空煤油 模拟飞机 锂电池 失火 纸箱 高空 体检 体内 | ||
1.一种动压变温实验舱,包括舱体(1)、温度调整系统(2)和气压调整系统(3),所述气压调整系统(3)与舱体(1)连接,以调整舱体(1)内的气压,所述温度调整系统(2)设置在舱体(1)的内壁上,以调整舱体(1)内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内壁上设有温度检测计(11)和气体检测计(12),用以检测舱体(1)内温度和气体成分,所述舱体(1)内设有燃烧底座(13),所述燃烧底座(13)内设有可燃物,其中可燃物由航空煤油、纸箱、锂电池组成,实验时,温度调整系统(2)和气压调整系统(3)降低舱体(1)内的温度和气压到达高空环境后,燃烧底座(13)点燃可燃物,温度检测计(11)采集舱体(1)内温度,气体检测计(12)检测舱体(1)内气体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底座(13)上开设有用于盛放可燃物的燃烧槽(131),所述燃烧槽(131)的槽壁靠近槽口的位置上设有点火装置(132),所述燃烧槽(131)的槽底开设有入料口(1311),所述燃烧底座(13)内设有送料装置(133),所述燃烧底座(13)的侧面设有送料管(134),所述送料管(134)的一端与燃烧底座(13)固定连接并连通至入料口(133),另一端延伸至舱体(1)外,以连通燃烧槽(131)和外界,其中送料装置(133)设置在送料管(13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133)包括送料盘(1331)、动力机构(1332)和送料轨道(1333),所述送料轨道(1333)设置在送料管(134)的侧壁上,并沿着送料管(134)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送料轨道(1333)上设有放料部和燃烧部,所述放料部设置在送料轨道(1333)靠近送料管(134)与外界相连通的一端上,所述燃烧部设置在送料轨道(1333)靠近送料管(134)与入料口(1311)连通的一端上,放料部与燃烧部倾斜过渡,所述送料盘(1331)可滑移的设置在送料轨道(1333)上,并与动力机构(1332)联动,受动力机构(1332)驱动在送料轨道(1333)上滑移,当送料盘(1331)滑移至放料部时,送料盘(1331)移出至舱体(1)外,当送料盘(1331)滑移至燃烧部时,送料盘(1331)嵌设在入料口(1311)上,作为燃烧槽(131)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332)包括动力电机(4)、传动组件(5)和滑移座(6),所述滑移座(6)通过一伸缩杆固定在送料盘(1331)的下侧面上,伸缩杆上同轴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移座(6)相抵,另一端与送料盘(1331)相抵,并呈被压缩状态,所述滑移座(6)通过传动组件(5)与动力电机(4)的转轴联动,受动力电机(4)驱动带着送料盘(1331)在送料轨道(1333)上来回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同轴套接在动力电机(4)转轴上的丝杆(51)和开设在滑移座(6)上的螺纹孔(52),所述丝杆(51)穿入到螺纹孔(52)内,并与螺纹孔(5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盘(1331)上设有温度检测器(7),该温度检测器(7)与动力电机(4)耦接,其内设有温度阈值,当温度检测器(7)检测到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温度检测器(7)输出信号至动力电机(4)内,动力电机(4)停止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压变温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整系统(3)包括水环真空泵(31)和连接管道(32),所述连接管道(32)包括粗抽气管道(321)、细抽气管道(322)和抽气罩(323),所述抽气罩(323)呈倒漏斗状,其开口与舱体(1)一体设置,所述粗抽气管道(321)的一端与水环真空泵(31)的抽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抽气罩(323)的漏口连接,所述细抽气管道(322)的一端与粗抽气管道(321)靠近水环真空泵一端的侧壁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舱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02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