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化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1951.8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7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恩锋;王炳春;王贤彬;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1/12 | 分类号: | C07D301/12;C07D3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吴茜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氯丙烷 双氧水 反应釜 连续化 氯丙烯 溶剂 浆态 乙腈 制备 催化剂 恒温磁力搅拌器 控制反应压力 调节混合物 有效利用率 重复利用率 后处理 催化效果 溶剂用量 副产物 过滤网 混合性 集热式 进料量 液相泵 甲醇 精馏 收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化制备环氧氯丙烷方法,向带有过滤网的浆态反应釜中加入Ti‑MWW催化剂,采用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升温,控制反应压力0‑1mpa,将双氧水、氯丙烯、乙腈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用液相泵进料,调节混合物进料量为4~12g/h,反应液收集精馏得到环氧氯丙烷纯品,该反应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大于93%,环氧氯丙烷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大于91%和98%,反应采用浆态反应釜,反应连续;操作简单,且后处理简单,采用乙腈作溶剂,相比用甲醇做溶剂时,溶剂用量少,氯丙烯和双氧水的混合性好,副产物少,催化剂重复利用率高,催化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化制备环氧氯丙烷方法,涉及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制备环氧树脂,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用作有机溶剂,环氧氯丙烷是杀鼠剂鼠甘伏的中间体,。
目前已经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有氯丙烯法和烯丙醇法,前者比较经典,目前,国内外对以H2O2作氧化剂,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氯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的研究十分活跃,氯丙烯直接环氧化方法的转化率低,选择性差,溶剂和产物发生反应,大量未反应的原料需要循环。专利CN 103121983 A在均相或水/油亮相反应介质中以TS-2作为催化剂,用氯丙烯和双氧水反应,反应时间长;专利CN 108395418 A以改性的杂多酸作为催化剂,让氯丙烯和双氧水反应,反应不使用溶剂,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续化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采用浆态反应釜操作简单,后处理简单且可以连续生产,使用乙腈作为溶剂,相比用甲醇做溶剂时,溶剂用量相对减少,氯丙烯和双氧水的混合性好,副产物少,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高,催化剂重复利用率高,催化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化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中加入Ti-MWW催化剂和乙腈,将混合物升温至35-80℃,温度稳定后控制反应釜内的压力为0-1mpa;
(2)、将乙腈、双氧水、氯丙烯混合,得到混合原料,用液相泵将混合原料打入到步骤(1)的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液收集后进行精馏得到环氧氯丙烷纯品,失活的Ti-MWW催化剂经过活化后继续作为催化剂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釜为带有过滤网的浆态反应釜;所述的浆态反应釜优选为140mL的不锈钢釜,釜盖处夹一层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网孔目数为2000-3000目。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Ti-MWW催化剂和乙腈的混合物中,Ti-MWW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12%,Ti-MWW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优选为3%-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采用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对Ti-MWW催化剂和乙腈的混合物进行升温。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升温的温度优选为50-65℃,反应釜内的压力优选为0.5-0.8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双氧水:乙腈:氯丙烯的质量比为1:4-8:3.5-6,质量比优选为1:5-7:4-5.5。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双氧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原料,进料量为4-18g/h,优选为8-12g/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