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吲哚美辛结肠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3654.7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6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于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31/405;A61K47/36;A61P29/00;A61P19/0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丸 吲哚美辛 酶降解 含药溶液 结肠释药 制备 蒸馏水 结肠定位释药 减压抽滤 凝胶微丸 蒸馏水洗 注射针头 胶凝剂 结肠癌 凝胶球 疏水性 胃肠道 阻滞剂 滴入 滴制 加边 控干 溶胀 凝固 预防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吲哚美辛结肠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8‑12g酶降解剂加入至35‑45ml蒸馏水,溶胀后搅拌均匀制得酶降解溶液;2)向酶降解溶液中加入26‑32g疏水性阻滞剂,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将5‑10g吲哚美辛分散于内,得含药溶液;3)将含药溶液经注射针头缓慢滴入浓度为0.03‑0.08g/mL的胶凝剂中,胶凝固化形成凝胶球;4)滴制完毕后静置25‑35min,减压抽滤,得凝胶微丸,用蒸馏水洗净微丸,室温下控干水分,于50‑70℃的烘箱内,干燥35‑45min即得。本发明微丸可在结肠定位释药,可避免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同时可以用于结肠癌的治疗与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吲哚美辛结肠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为人工合成吲哚乙酸衍生物,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主要用于各种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周椎炎和癌性疼痛等的治疗。其疗效确切,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近年来,研究发现,IND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可预防或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IND可以抑制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蛋白质的表达,还可以抑制不表达环氧合酶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生长等,故在结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目前结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同时有目的的结合放疗和化疗,由于IN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肠癌的病变,但普通口服制剂及经皮给药制剂等均因药物不易到达病位,导致药效低、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
近年来,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备受关注,可以将药物定位在结肠进行释药。能够提高结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有利于治疗结肠局部病变,如Crohn's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根据不同原理结肠靶向释药系统可分为以下五类:时间控制型、pH依赖型、综合时控型、压力依赖型和酶解或细菌降解型。其中由于结肠内存在大量的细菌及独特的酶系,由酶降解性材料制成的制剂到达结肠后被降解而释放药物,达到定位释药的目的,比较常用的壳聚糖、果胶等。由于果胶在人体生理条件下不被胃和小肠破坏,而在结肠中被果胶酶降解,与金属离子如Ga2+和Zn2+等结合后可以克服因其水溶性而在胃、小肠中释放的缺点,被更多的用于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吲哚美辛结肠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该微丸可在结肠定位释药,可避免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同时可以用于结肠癌的治疗与预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吲哚美辛结肠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酶降解溶液的制备:将8-12g酶降解剂加入至35-45ml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后搅拌均匀制得酶降解溶液;
2)含药溶液的制备:向步骤1)制得的酶降解溶液中加入26-32g疏水性阻滞剂,边加边搅拌,混合均匀后将5-10g吲哚美辛分散于内,得含药溶液;
3)滴制微丸:将步骤2)制得含药溶液经注射针头缓慢滴入浓度为0.03-0.08g/mL的胶凝剂中,胶凝固化形成凝胶球;
4)微丸干燥:滴制完毕后静置25-35min,减压抽滤,得凝胶微丸,用蒸馏水洗净微丸,室温下控干水分,于50-70℃的烘箱内,干燥35-45min,即得吲哚美辛微丸。
作为改进,所述的酶降解剂采用壳聚糖、果胶、海藻酸钠、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疏水性阻滞剂采用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钛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胶凝剂为乙酸锌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硫酸钙水溶液中的任一种。
作为改进,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3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