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常住人口识别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4949.6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4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Q50/26;G07C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目标 跟踪 常住人口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常住人口识别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人体识别系统采集进出社区人员的进出数据,针对每个进出社区人员通过特征识别算法得到社区进出人员画像,存入数据库系统中;通过社区内传感设备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行连续采集,跟踪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行进路径,抽取出行走规律曲线;通过楼道内传感设备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行连续采集,提取出所述进出社区人员逗留时间,计算出平均逗留时间;对预设时间内进出社区人员数据进行统计,结合所述社区进出人员画像、所述行走规律曲线、所述平均逗留时间进行分析,判断所述社区进出人员是否为常住人口。本申请提高了常住人口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口管理及大数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常住人口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常住人口进行统计是了解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方面的变化的主要统计方式。传统的常住人口统计方法通常采取工作人员逐户逐人直接询问进行调查统计,但是这种方法耗时耗力,并且若调查时某一住户不在家,则会对该住户进行遗漏;即使通过门禁系统进行进出社区的频次统计,也可能错误统计到快递员、外卖小哥等误差数据,导致统计的结果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可以考虑改进,融合目标跟踪技术,设计基于目标跟踪的常住人口识别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常住人口识别方法和系统,降低错误统计概率,解决目前常住人口识别过程中,处理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常住人口识别方法,包括:
通过人体识别系统采集进出社区人员的进出数据,针对每个进出社区人员通过特征识别算法得到社区进出人员画像,存入数据库系统中;
通过社区内传感设备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行连续采集,跟踪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行进路径,抽取出行走规律曲线;
通过楼道内传感设备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行连续采集,提取出所述进出社区人员逗留时间,计算出平均逗留时间;
对预设时间内进出社区人员数据进行统计,结合所述社区进出人员画像、所述行走规律曲线、所述平均逗留时间进行分析,判断所述社区进出人员是否为常住人口。
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社区内传感设备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行连续采集,跟踪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行进路径,包括:
社区中每个传感设备通过访问所述人体识别系统的采集数据和所述社区画像实现目标持续跟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进出社区人员的进出数据,包括:
通过时间戳记录方法采集进出社区人员的进出时间;
通过人脸识别方法采集进出社区人员的面部特征;
通过步态识别方法采集进出社区人员的步态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取出行走规律曲线,包括:
以建筑物为结点,以所述进出社区人员的足迹为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行走于各建筑物之间的时间为边权重,通过曲线拟合算法,得出所述进出社区人员的行走规律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楼道内传感设备对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行连续采集,提取出所述进出社区人员逗留时间,计算出平均逗留时间,包括:
以所述进出社区人员进入建筑物时间为初始时间,以所述进出社区人员离开建筑物时间为末了时间,通过预设阈值方式计算有效逗留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线拟合算法通过最小二乘法实现,曲线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4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