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10108.6 申请日: 2019-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9990542B 公开(公告)日: 2019-12-20
发明(设计)人: 董凯军;孙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F25D16/00 分类号: F25D16/00;F25D17/02;F25D25/04;F25D29/00;F25C1/00;F25C5/18;A23B4/06;A23L13/50
代理公司: 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友元;莫瑶江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禽肉 冰温 冷鲜加工 外包装袋 冰点 真空包装 包装区 盐溶液 内层 冷却 工业化应用 低温制冷 禽肉产品 双层结构 处理池 深加工 预冷池 预冷 冷库 密封 填充 贮藏 装入 送入 分割 干预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包括:预冷池,用于将禽肉预冷至4℃至禽肉冰点之间;深加工包装区,用于沥干预冷后的禽肉表面水分,并进行分割、真空包装;超冰温处理池,用于将真空包装后的禽肉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之间;低温制冷池,用于将超冰温外包装袋内的盐溶液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之间,超冰温外包装袋为双层结构,盐溶液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内层用于包装禽肉;超冰温包装区,用于将超冰温处理后的禽肉装入超冰温处理后的超冰温外包装袋中,密封后,送入温度处于超冰温温区的冷库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系统进行禽肉冷鲜加工的方法。本发明实现了大批量的禽肉产品的超冰温加工处理和贮藏的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禽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禽肉流通方式主要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冷鲜肉三种,热鲜肉流通时间短,成本低,加工技术要求低;冷冻肉一般采用低于-18℃的冷库进行冻藏,可以有效延长肉类产品的贮藏期,便于流通,但是解冻后的肉质品质差,营养损失严重;冷鲜肉一般采用4℃的温度进行贮藏,无法彻底抑制微生物的滋生,货架期较短。

超冰温贮藏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保存时间较长、能维持生鲜食品高品质的冰温技术,是通过调节冷却速度等特殊技法将农产品温度维持在低于冰点的过冷状态而不结冰,保持了农产品特有的风味,相比冰温保存,其贮藏期可延长1倍以上。目前实现超冰温处理的多为蔬果,蔬果的超冰温领域范围较宽,在传统风冷的冷藏环境下较容易实现,而禽肉类超冰温领域窄,温度控制要求高,需要通过精准的控制冷却温度、冷却时间来实现,目前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大批量的超冰温处理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可以实现禽肉超冰温处理大批量加工和贮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包括:

预冷池,用于将禽肉预冷至4℃至禽肉冰点之间;

深加工包装区,用于沥干预冷后的禽肉表面水分,并进行分割、真空包装;

超冰温处理池,用于将真空包装后的禽肉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之间;

低温制冷池,用于将超冰温外包装袋内的盐溶液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之间,超冰温外包装袋为双层结构,盐溶液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且内层构成一可封闭的内空腔,用于包装禽肉;

超冰温包装区,用于将超冰温处理后的禽肉装入超冰温处理后的超冰温外包装袋中,密封后送入温度处于超冰温温区的冷库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冷池和超冰温处理池共用一套冷却装置,其包括双工况制冷机组、制冰换热器、储冰槽、微冰晶过滤器、超声波促晶器、循环泵一、循环泵二、排水补水泵、铺设在预冷池底部的冷盘管、以及配套的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

冷盘管中填充有制冷剂,预冷池内设有冷水,超冰温处理池内设有由盐溶液构成的低温冰浆;

冷盘管的出口经阀门V1与循环泵一的入口相连,循环泵一的出口与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入口相连,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相连,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依次经阀门V5和V2与循环泵一的入口相连,冷盘管的入口经阀门V4连接在阀门V2与V5之间,并经阀门V3连接在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之间;

制冰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与超声波促晶器的入口相连,超声波促晶器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经阀门V9与储冰槽的进冰管相连,另一路经阀门V8与超冰温处理池的进冰口相连,制冰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与循环泵二的出口相连,循环泵二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经阀门V7与储冰槽的出液口相连,另一路经阀门V6与超冰温处理池的出液口相连,超冰温处理池和储冰槽的出液口均设置有所述的微冰晶过滤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0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