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萼龙葵自动清除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1157.1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9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菁;吴军;马方舟;王晨彬;张彦静;徐海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萼龙葵 自动 清除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刺萼龙葵自动清除装置及其应用,涉及外来植物入侵防控领域,该装置包括车身、伸缩杆、松土装置、提拉装置、夹持装置和控制器,松土装置、提拉装置、夹持装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车身底部四角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轮,伸缩杆设置于车身一侧,车身另一侧的上部安装有手柄,松土装置固定于伸缩杆的下端,伸缩杆能够带动松土装置上下运动,提拉装置一端设置于伸缩杆上部,提拉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持装置,提拉装置能够带动夹持装置上下运动,控制器能够控制夹持装置的开闭。本发明提供的刺萼龙葵自动清除装置及其应用,采用机械化处理,避免人手与植株的直接接触,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来植物入侵防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刺萼龙葵自动清除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刺萼龙葵,又名黄花刺茄,为入侵性极强的一年生杂草。全株具刺,能够直接对人畜造成伤害,植株及果实含龙葵碱,误食后可导致人畜中毒。1981年,刺萼龙葵首次发现于辽宁省朝阳县,现已逸生于吉林、河北、山西、北京、新疆、内蒙古、江苏等地,并且有逐渐向西、南扩展的趋势,其潜在分布区极为广泛。
目前,对于爆发地的刺萼龙葵主要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在清除过程中,尽管会佩戴一些防护装备,如加厚的橡胶手套等,工作人员仍不可避免的会被刺萼龙葵的硬刺伤到。此外,刺萼龙葵多生长在干旱的土壤环境中,其根系发达,向地下延伸较长,这也为刺萼龙葵的彻底清除工作带来了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刺萼龙葵自动清除装置及其应用,采用机械化处理,避免人手与植株的直接接触,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刺萼龙葵自动清除装置,包括车身、伸缩杆、松土装置、提拉装置、夹持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松土装置、所述提拉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身底部四角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车身一侧,所述车身另一侧的上部安装有手柄,所述松土装置固定于所述伸缩杆的下端,所述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松土装置上下运动,所述提拉装置一端设置于所述伸缩杆上部,所述提拉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夹持装置,所述提拉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夹持装置上下运动,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夹持装置的开闭。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粗管、细管、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所述粗管设置于所述细管的上部,且所述粗管套设于所述细管外,所述第一螺纹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螺纹连接段和锁紧段,所述锁紧段周向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螺纹连接段固定于所述粗管的下部,所述锁紧段设置于所述细管外部,所述第二螺纹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管外,且所述第二螺纹管与所述第一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粗管固定于所述车身一侧。
优选地,所述松土装置包括电机、轴套、十字支架和多个松土铲,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轴套,所述十字支架固定于所述轴套下端,多个所述松土铲固定于所述十字支架的下端,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细管的下部,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松土铲相对于所述车身向外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提拉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连接杆和提拉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于所述粗管内,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粗管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提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方,且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粗管铰接,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铰接,所述提拉杆远离所述粗管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夹持装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1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