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7922.0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4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潘泽伦;金博;钱璇;行建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28/14;B21D28/34;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窗 滑动组件 上模 滑动空间 驱动组件 冲组件 与非 状态切换装置 上模组件 压料部件 可滑动 冲模 垫块 机床 输出端连接 模具费用 限位螺钉 一套模具 制造周期 敞口的 可改变 输出端 套筒式 吊挂 两套 腔内 镶块 模具 伸出 加工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包括上模组件,上模组件固定于冲模机床的上模内,且与上模形成下部具有敞口的滑动空间;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固定于上模内,且其输出端插入且可滑动于滑动空间一侧;滑动组件,滑动组件一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且可滑动于滑动空间内,滑动组件底部具有垫块;及修冲组件,修冲组件通过套筒式限位螺钉吊挂于上模上,其位于滑动组件底部,且其顶部具有与垫块可改变接触面积的镶块;以实现修冲组件底部位于压料部件的型腔内或伸出压料部件的型腔。实现了在原有冲模机床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一套模具实现了盲窗与非盲窗两种状态的切换,不需制造两套模具,既节省模具费用,又可缩短制造周期、还能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模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车辆中后门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中后门外板包括盲窗状态和非盲窗状态两种状态。即一种状态为后门上部为中空的,需要安装玻璃;一种状态为后门板为全封闭。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套修边冲孔模,一套为盲窗状态使用的修边冲孔模、另一套为非盲窗状态专用的修边冲孔模。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套模具,模具制造周期长,制造成本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模具需要根据不同的冲模状态进行更换,导致加工时间的浪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辆中后门外板冲模中盲窗状态与非盲窗状态的转换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解决了车辆中后门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冲模中需要不同的模具进行修边冲孔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用于车辆中后门盲窗状态与非盲窗状态的冲模加工中;包括:
上模组件,上模组件固定于冲模机床的上模内,且与上模形成下部具有敞口的滑动空间;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固定于上模内,且其输出端插入且可滑动于滑动空间一侧;
滑动组件,滑动组件一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且可滑动于滑动空间内,滑动组件底部具有垫块;
及修冲组件,修冲组件通过套筒式限位螺钉吊挂于上模上,其位于滑动组件底部,且其顶部具有与垫块可改变接触面积的镶块;以实现修冲组件底部位于冲模压料部件的型腔内或伸出压料部件的型腔。
本申请提供的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位于冲模机床的上模和压料部件之间。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由于上模组件与上模构成下部具有敞口的滑动空间,滑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可滑动于滑动空间内,由此通过改变垫块与镶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改变修冲组件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升程),实现了修冲组件底部位于上模的型腔内或伸出上模的型腔:非盲窗状态冲模中,修冲组件伸出压料部件型腔进行修边冲孔;盲窗状态冲模中,修冲组件保持在压料部件的型腔内,因此冲模过程中不进行修边冲孔,实现了通过改变模具结构达到一套模具生产两种零件的要求,不需制造两套模具,既节省模具费用,又可缩短制造周期、还能降低加工成本。
优选地,上模组件包括:顶部导滑板、侧面限位板及端部限位块;
顶部导滑板、侧面限位板和端部限位块均具有多个,其顶部均开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内,且与上模构成下部具有敞口的滑动空间。其中顶部导滑板可以为多个单独的板件,或者为多个板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侧面限位板可以为两个或四个,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端部限位块为两个或四个,也是按照预设的间距设置;具体上述部件的厚度及形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优选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本体及连接板;
滑块本体长度小于滑动空间长度;其中滑块本体中部可以为部分中空,降低部件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7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智能耳蜗导电板连续模
- 下一篇:一种简易锥筒形零件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