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8034.0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贾艳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1C7/06;C21C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镦钢絮流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冷镦钢领域,具体为一种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冷镦钢ML08AL的化学成分为:C 0.06~0.09;Si≤0.08;Mn 0.35~0.45;P≤0.017;S≤0.015;Als 0.02~0.05;N 0.03~0.05;其余为Fe。生产工艺路线为:混铁炉→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钢水预脱氧→LF炉精炼→方坯连铸。LF炉精炼时,挡渣出钢,控制钢包内渣厚不大于50mm,使用电石渣与铝粒混合脱氧,控制LF炉内气氛为还原性气氛,底吹氩搅拌。本发明解决了冷镦钢Ml08AL因钢中夹杂物较多引起的冷顶锻开裂问题,对非金属夹杂物进行评级,以0.5、1.0级为主,1.5级及以上占受检总量5%以下,晶粒度达到了8.5级以上,冷顶锻性能满足1/4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镦钢领域,具体为一种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镦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冷镦加工成型工艺生产互换性较高的标准件用钢。冷镦钢常用来冷镦成型制造各种机械标准件和紧固件,如螺栓、螺母、螺钉、铆钉、自攻螺钉等各类紧固件和各种冷镦成型的零配件。冷镦钢产品主要用于汽车、造船、设备制造、电子、家电、自行车、工具、轻钢结构、建筑等行业。冷镦钢盘条的钢种一般为低、中碳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因冷墩钢冷成型性能良好,在机械加工行业用冷镦代替热轧材冷切削机加工,在节约大量工时的同时,金属消耗也可以降低10%~30%,而且产品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生产率高、抗拉强度高等特点。
冷镦钢用盘条在后期的深加工程序基本上为:线材→再结晶退火→冷拉→球化退火→冷镦成型。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因此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冷顶锻性能和塑性、韧性以及较低的强度及硬度。因其为方坯低硅含铝,因此浇注困难,属于生产难度大、附加值高的典型钢种。由于高铝控制以及夹杂物的大量存在,导致在金属晶体内部使金属与金属之间发生间断,在材料冷镦变形过程中,间断的金属组织之间不能承受或只能承受较小的应力,不可避免的在缺陷周围引起应力集中,使材料的冷加工性能变坏,出现镦压开裂问题,并且随着冷顶锻变形量加大,从1/2至1/3、1/4镦压开裂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冷镦钢ML08Al来说,必须严格控制钢水铝含量以及钢中夹杂物,特别要求高熔点Al2O3夹杂物要少,此外该钢种大量采用铝脱氧,为防止水口的结瘤,需要钙处理以改变Al2O3夹杂的存在形态,提高钢水可浇性。
在生产初期,转炉在调铝后未采用渣面预脱氧工艺,由于钢水以及转炉渣氧化性强,造成精炼脱氧困难,全程脱氧,从而导致精炼铝控制波动较大并且脱氧产物上浮不充分,钢水可浇性较差,经常出现絮流问题,对应轧材冷顶锻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出现1/2镦压开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冷镦钢Ml08AL因钢中夹杂物较多引起的冷顶锻开裂问题,对非金属夹杂物进行评级,以0.5、1.0级为主,1.5级及以上占受检总量5%以下,晶粒度达到了8.5级以上,冷顶锻性能满足1/4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冷镦钢ML08AL的化学成分为:C0.06~0.09;Si≤0.08;Mn 0.35~0.45;P≤0.017;S≤0.015;Als 0.02~0.05;N 0.03~0.05;其余为Fe。
所述的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伸长率≥40%,抗拉强度≤470MPa,断面收缩率≥60%。
所述的冷镦钢絮流的控制方法,ML08AL生产工艺路线为:混铁炉→铁水预处理→120吨顶底复吹转炉→钢水预脱氧→120吨LF炉精炼→150mm×150mm方坯连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8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