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防结焦沉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8319.4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熠斌;陈小博;冯翔;杨朝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10G11/14 | 分类号: | C10G11/14;C10G75/00;B01J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彩霞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催化裂化 结焦 沉降 | ||
1.一种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的沉降器在脱除待生催化剂上吸附的柴油和重油的应用,其中,沉降器为一罐体,在沉降器内设有第一隔板,将罐体在轴向方向上分为上空腔、下空腔;上空腔与下空腔相互不连通、独立设置;
沉降器的顶部设有集气室;
上空腔内设有旋风分离器,下空腔为沉降器的汽提段,在下空腔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竖直设置在沉降器的下空腔内将下空腔从水平方向上分隔为第一下空腔、第二下空腔;第一下空腔、第二下空腔下部设有输送蒸汽的部件,两个汽提段的底部连通;
沉降器的上空腔内设置第一粗旋风分离器、第 二粗旋风分离器、第一顶旋风分离器、第 二顶旋风分离器,第一粗旋风分离器、第 二粗旋风分离器和第一顶旋风分离器、第 二顶旋风分离器的料腿穿过第一隔板伸入下空腔;第一粗旋风分离器、第 二粗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与第一顶旋风分离器、第 二顶旋风分离器为密封连接;
第一顶旋风分离器、第 二顶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与集气室连接;
在沉降器的上空腔内设有第一油气导气管和第二油气导气管,第一油气导气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一粗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连接,第二端口穿过第一隔板伸入沉降器的下空腔;第二油气导气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粗旋风分离器的升气管连接,第二端口穿过第一隔板伸入沉降器的下空腔;
第二下空腔的侧壁设有再生催化剂的入口,再生剂的入口位于第二下空腔的上部,
第二下空腔内,第二粗旋风分离器、第二顶旋风分离器的料腿出口位于再生催化剂入口上边缘以上的位置,且第二粗旋风分离器的料腿出口靠近再生催化剂入口上边缘;
第一粗旋风分离器与一段提升管上端密封连接,第二粗旋风分离器与二段提升管上端密封连接,其中,一段提升管反应后的催化剂主要吸附柴油,二段提升管反应后的催化剂主要吸附重油;
第一隔板与汽提段内催化剂床层顶部之间具有一空间,旋风分离器的料腿的出口位于该空间内,
与二段提升管相对应的第二下空腔内,用于汽提的蒸汽流量为常规流量的1.1-3.0倍,汽提蒸汽的常规流量为每吨待生催化剂需要2-3kg蒸汽;
与二段提升管相对应的第二下空腔内,高温再生催化剂的引入量为二段催化剂循环量的1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第一个隔板距汽提段内催化剂床层顶部的距离为第一隔板距离汽提段底部高度的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第一隔板距离汽提段内催化剂床层顶部的距离为1~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第二隔板的底部边缘距汽提段底部的距离为0.5~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蒸汽环管距离第二隔板底部边缘的竖直距离为0.1~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83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