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NK细胞免疫检查点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9951.0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张超;陈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9/395;A61P31/14;A61P31/20;A61P31/18;A61K31/7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邹宗亮;张文辉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nk 细胞 免疫 检查点 治疗 感染 性疾病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预防或治疗受试者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对受试者施用天然杀伤(NK)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拮抗剂或表达抑制剂的步骤。本公开还涉及NK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拮抗剂或表达抑制剂和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免疫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通过靶向NK细胞免疫检查点来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本公开还涉及NK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拮抗剂或表达抑制剂和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
技术背景
由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在内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和种族的人群对于上述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易感性。例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85亿人(总人口的约3%)感染HCV(Mohd Hanafiah,K.,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infection: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antibody to HCVseroprevalence.Hepatology,2013.57(4):p.1333-1342)。据估算,我国目前有超过3000万HCV感染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过程中,如果不能快速清除病毒,则往往进展为慢性感染阶段。在HCV感染中,高达80%的急性感染者不能清除病毒,进展为慢性感染。HCV慢性感染导致的进一步的主要症状包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肝癌的发生。据WHO 2015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50,000例死亡与HCV直接相关,并且约27%的肝硬化及约25%的肝癌由HCV感染所致。此外,HCV感染还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HCV治疗的标准方案为长效干扰素注射和利巴韦林口服联合治疗。综合不同HCV亚型,约有50%的患者能够通过治疗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response,SVR)。近年来,直接靶向病毒的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drugs,DAA)取得了长足进展,新的DAA药物正逐步用于临床。但DAA药物面临的局限性包括:(1)耐药性;(2)DAA药物与传统的利巴韦林/长效干扰素联合治疗一样,无法对再次感染有效保护,并且已进入慢性感染中后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有限;(3)目前DAA药物的种类较少且价格昂贵,显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本领域中对于包括HCV在内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慢性感染期的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令人惊讶的发现,通过靶向NK细胞上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例如使用相应拮抗剂或表达抑制剂),能够在患有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受试者中阻断、抑制和/或逆转NK细胞耗竭。上述过程进一步促进病毒的快速清除,从而起到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相应的,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受试者中阻断、抑制和/或逆转NK细胞耗竭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或有风险患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针对NK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的拮抗剂或表达抑制剂的步骤。
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预防或治疗受试者中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针对NK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的拮抗剂或表达抑制剂的步骤。
上述病毒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并包括可以建立感染性疾病的任何种类的病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可以选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是HC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99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