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1002.6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蒋素琴;冯清付;李伯奎;金伟进;江振飞;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22 | 分类号: | G01B11/22;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223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碰撞 变形 深度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交通事故鉴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底座(1)水平放置,导向立柱(2)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纵向滑块(3)的一端与导向立柱(2)通过纵向调节机构可动连接,横向滑块(4)的一端通过横向调节机构与纵向滑块(3)的另一端可动连接;伸缩杆(5)的一端通过伸缩调节机构与横向滑块(4)的另一端可动连接,轴向转动块(6)的一端与伸缩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测量机构(7)中的径向转动块(71)与轴向转动块(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本发明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地测量出不同倾斜状态的碰撞痕迹的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事故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机械加工复杂零部件(如汽车壳体,模具等)出现的深度测量问题,一直是生产企业的难点,尚没有标准成型的测量工具,普通的游标卡尺虽有测量深度的功能,但对于复杂凹陷曲面内腔深度测量是无法进行的,其它类型的测量工具也很难胜任。因此,发明一种复杂凹陷曲面内腔深度测量尺乃当务之急。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是鉴定交通事故的重要依据,通过测量碰撞变形深度,结合计算机技术,便可模拟出碰撞发生的过程。然而碰撞变形截面通常是带有一定倾斜度的,要测量碰撞变形的深度,采用传统的手持式测量装置很难调整与碰撞截面的垂直度,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甚至测量不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地测量出不同倾斜状态的碰撞痕迹的深度。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变形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导向立柱、纵向滑块、横向滑块、伸缩杆、轴向转动块和测量机构,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导向立柱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纵向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导向立柱通过纵向调节机构可动连接,所述横向滑块的一端通过横向调节机构与所述纵向滑块的另一端可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通过伸缩调节机构与所述横向滑块的另一端可动连接,所述轴向转动块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测量机构中的径向转动块与所述轴向转动块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立柱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纵向滑块套在所述导向立柱上,所述纵向调节机构由第一齿轮、第一驱动轴和第一步进电机组成,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纵向滑块上,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轮齿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导向立柱垂直设置。当需要调节纵向滑块在导向立柱上的位置时,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驱动第一齿轮在第一轮齿上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滑块在导向立柱上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纵向滑块与所述横向滑块可动连接的一端端部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内底面设置与所述横向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滚轮导轨,所述横向滑块与所述纵向滑块可动连接的一端上表面设置与所述滚轮导轨平行的第二轮齿;所述横向调节机构中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第二驱动轴、第二齿轮和若干滚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轮齿啮合,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纵向滑块上,各所述滚轮依次水平排列并转动连接在所述横向滑块的底面,且各所述滚轮均与所述滚轮导轨滚动连接。当需要调节横向滑块沿纵向滑块的一端前后移动时,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驱动第二齿轮在第二轮齿上转动,从而带动横向滑块底部的各滚轮在滚轮导轨上滚动,进而实现横向滑块在纵向滑块一端前后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