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肝癌筛查的尿液外泌体磷脂标志物及其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1864.9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2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中;钟琼慧;刘静;林晋;陈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27/62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0006***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脂 标志物 肝癌 试剂盒 尿液 诊断 代谢组学 辅助诊断 有效生物 筛查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尿液外泌体磷脂标志物在制备诊断肝癌患者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磷脂标志物是[SM(18:1/18:0)+Na]+、[PC(18:1/18:1)+H]+、[PC(20:4/18:0)+Na]+和[PC(20:4/20:0)+K]+,这些磷脂成分可作为诊断肝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在代谢组学上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泌体四种磷脂标志物在诊断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制备相应的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且致死率高的一类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检查、影像学和活组织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对于检测肝脏内的小癌症病变并不理想且方法有创,患者依从性不高,虽然肿瘤标志物作为早期诊断方便快捷,但作为肝癌的诊断标志物之一的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的检测灵敏度并不高。
尿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标本类型,以其取材简便、无创、易行等优点受到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的关注。尿液中排泄出的小分子物质是机体代谢作用的最终结果。对尿液标本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可以更直接、准确地反映一段时间内机体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同时对尿液的检测更利于一些在体内快速消除而又很难在血液中被检测到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且对全身多个脏器的病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诊断作用。
外泌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封闭组成不同大小的囊状小泡,从细胞表面脱落或者细胞向外分泌释放。直径大约为30nm-150nm,可以从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如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唾液、脑脊液、胃液、尿液、羊水和母乳等体液中。外泌体属于细胞外囊泡中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年来最受到关注一种形式;另外还有细胞膜微粒、调亡小体两种形式;其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时被认为是丢弃的膜蛋白,其生物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视。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囊泡的成分和生物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发现和认可。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运输蛋白质、脂质及核酸来调控机体内细胞间的通讯,进而影响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目前并未有利用尿液外泌体研究相关肝癌标志物的报道,因此,鉴定出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用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理想”的标志物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分正常人与肝癌患者的方法,本发明人发现,尿液外泌体一些特定的磷脂成分能有效诊断肝癌,尤其是肝细胞癌,这些磷脂成分可作为诊断肝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在代谢组学上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尿液外泌体磷脂标志物[SM(18:1/18:0)+Na]+、[PC(18:1/18:1)+H]+、[PC(20:4/18:0)+Na]+和[PC(20:4/20:0)+K]+中的至少两种用于制备诊断肝癌试剂盒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诊断受试者是否患有肝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两个步骤:(a)测定怀疑患有肝癌的受试者的尿液样品中外泌体[SM(18:1/18:0)+Na]+、[PC(18:1/18:1)+H]+、[PC(20:4/18:0)+Na]+和[PC(20:4/20:0)+K]+的相对丰度;和(b)根据[SM(18:1/18:0)+Na]+、[PC(18:1/18:1)+H]+、[PC(20:4/18:0)+Na]+和[PC(20:4/20:0)+K]+的相对丰度,评估该受试者是否患有肝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