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冲击性的汽车防撞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2105.4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知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彤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定位块 安装座 缓冲组件 抗冲击性 汽车防撞 支撑组件 导向块 减震组件 耐冲击性 抗缓冲 上端 形变 底端 贯穿 滑槽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冲击性的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一、防撞梁二和安装座,防撞梁一位于防撞梁二的前端,安装座位于防撞梁二的底端,防撞梁二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的上端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与防撞梁一相配合的滑槽,防撞梁二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定位块一和定位块二,定位块一的上端和防撞梁一之间设置有贯穿防撞梁二中部的缓冲组件,定位块二与防撞梁一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贯穿防撞梁二两端的支撑组件,防撞梁一和防撞梁二的中部且位于缓冲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有益效果:达到有效减缓防撞梁的形变,提高防撞梁的耐冲击性及抗缓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抗冲击性的汽车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前副车架防撞梁作为影响车辆碰撞安全的关键零部件,其位置的布置和结构的设计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汽车前防撞梁是设置在汽车车头位置,在汽车受到撞击时,承受撞击冲击力,并能吸收冲击力,减少对车身本体的直接冲击力,从而保证汽车机构和车内人员的安全。
但是目前的汽车防撞梁抗震抗缓冲效果较差,整体强度不能满足当前需要,且安装较为麻烦,这都会给使用者带来损失。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抗冲击性的汽车防撞梁,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的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一、防撞梁二和安装座,所述防撞梁一位于所述防撞梁二的前端,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防撞梁二的底端,所述防撞梁二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上端相对应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防撞梁一相配合的滑槽,所述防撞梁二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定位块一和定位块二,所述定位块一的上端和所述防撞梁一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防撞梁二中部的缓冲组件,所述定位块二与所述防撞梁一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贯穿所述防撞梁二两端的支撑组件,所述防撞梁一和所述防撞梁二的中部且位于所述缓冲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与所述防撞梁二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防撞梁二中部的固定套一,所述固定套一的内部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套一相适配的所述滑块一,所述滑块一与所述防撞梁一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一,所述滑块一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杆,并且,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固定套一的底端外部,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固定套一的内部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边对称设置有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一和所述连接管二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且靠近所述连接管一的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滑杆相配合的套管,所述套管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套管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均与所述定位块一固定连接的支撑块,并且,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撑块相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防撞梁二与所述定位块二之间设置有支撑套,所述防撞梁二的两端中部设置有依次贯穿所述防撞梁二和所述支撑套中部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设置有柔性垫,所述固定柱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防撞梁一和所述防撞梁二之间套设有减震弹簧一。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防撞梁二上端中部两侧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减震弹簧二,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均与所述防撞梁一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彤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彤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2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