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竹构件的端头标准化制造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23434.0 申请日: 2019-03-22
公开(公告)号: CN109866293A 公开(公告)日: 2019-06-11
发明(设计)人: 许斌;张丰;李楠楠;梁韵怡;刘李丹;王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B27J1/00 分类号: B27J1/00;B27K5/00;B27K9/00;B27M1/02;B27M3/12
代理公司: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代理人: 沈根水
地址: 210037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圆竹 竹筒 端头 高温饱和蒸汽 竹材 定型 标准化 玻璃化转变 高温热处理 生产成本低 半纤维素 成型周期 尺寸标准 等厚加工 干燥处理 快速加热 其他材料 温度降低 竹材构件 竹筒端部 玻璃化 高塑性 含水率 定厚 防霉 防蛀 可控 木素 制备 竹壁 防腐 裂缝 制造 压缩 新鲜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圆竹构件的端头标准化制造方法,包括1)圆竹端部竹壁等厚加工;2)圆竹的高温饱和蒸汽处理;3)圆竹端部的压缩定型;4)圆竹的干燥处理。将新鲜的圆竹筒端部定厚等后利用高温饱和蒸汽的快速加热,趁热定型后干燥制备圆竹构件。优点:1)高温热处理后竹筒含水率高塑性也高,竹材中的半纤维素和木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竹筒在高于此玻璃化温度下干燥不会造成开裂,圆竹及处理部分可以达到无裂缝干燥,圆竹端头的尺寸标准,便于与其他材料连接。2)所得竹材构件尺寸稳定性好,具备防腐、防蛀和防霉等功效,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可控,成型周期短。3)处理竹筒的直径范围广,竹材的使用种类多,用途广泛,是一种可持续的循环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圆竹构件的端头标准化制造方法,属于木材工业中的竹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木材资源的短缺,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寻找理想的代用材料成了家居和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竹子是木质材料以外较多应用的纤维材料之一,竹子也是最为理想的代用品。

竹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是植物中作为结构材的最好的原料之一, 竹材圆筒结构是天然形成的奇妙的结构,这种结构符合材料力学中的等强度设计原理,它具有强度高、弹性好、性能稳定、密度小的特点。竹材圆筒结构是天然形成的奇妙的结构,这种结构符合材料力学中的等强度设计原理,由于圆竹壁薄中空,截面多为不规则的圆形,且除竹节为无横向组织,加上竹材的径级不规格,如何将其设计成标准化的构件(如家具、竹房屋)又是一难点。为此,根据竹材的特殊结构,将其端部进行规格化加工处理,这样可以很方便与锯材、板材等连接作为家具、结构件等。

我国的竹子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的14个省、市、自治区。我国竹林面积和竹材产量已由1950年130万公顷和160万吨,到年底,竹林面积增加到2011年的673万公顷,竹材16.44亿根。我国有大型竹材如巨龙竹、龙竹、云南麻竹、小叶龙竹等,这些竹材的竹杆粗大通直,是作为家居及建筑的理想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环境压力加大,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环境意识加强,认识到生态循环的重要性,竹子具有一次造林成功,地下茎即可年年行鞭、出笋、成竹,年年择伐,生生不息,永续利用。竹子生长迅速,生长周期短。从竹笋出土到竹杆形态的形成,仅需50-60天。象毛竹这样的大型散生竹竹杆发育成熟只需4~5年时间,丛生竹(如巨龙竹)竹杆成熟时间更短,约为2~3年。竹材具有资源的可持续性,不破坏森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圆竹构件的端头标准化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竹筒自身结构合理、强度高、弹性好、密度小的特点,将新鲜的圆竹筒端部定厚等后利用高温饱和蒸汽的快速加热,趁热定型,制备尺寸稳定性好,具备防腐、防蛀和防霉等功效的竹材构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圆竹构件的端头标准化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圆竹端部竹壁等厚加工;

(2)圆竹的高温饱和蒸汽处理;

(3)圆竹端部的压缩定型规格化;

(4)圆竹的干燥处理。

所述步骤(1)圆竹端部竹壁等厚加工:将直径为6~300mm的新鲜竹筒截成50~5000mm长,内节靠边打通,靠端部20-90mm以竹筒外壁为基准,竹节处将外层竹节去除,与无节处平齐;竹材内壁靠近竹黄部分去掉1-5mm,端头竹壁厚度一定,并将端部外圆和内圆倒角1-3mm。

所述竹筒直径小于40mm,或竹筒壁厚小于3.5mm的,竹黄部分不去除。

所述步骤(2)圆竹的高温饱和蒸汽处理:将竹筒倾斜放到推车上,倾斜角度为确保加热过程中竹筒内的冷凝水能排出竹筒,推车推进压力罐内并关好罐门,然后向罐内通入饱和蒸汽,在温度为130~180℃的饱和蒸汽压力罐中处理10-90分钟,接着将罐内蒸汽排出泄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3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