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皮肤补偿的脉象诊断装置及中医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4834.3 | 申请日: | 201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5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B25J11/00;G16H50/20;G16H40/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天井山路3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皮肤 补偿 脉象 诊断 装置 中医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皮肤补偿的脉象诊断装置及中医机器人,该脉象诊断装置包括:脉象采集单元,其能够采集测量对象的脉象信号,并获取脉象数据;脉象数据接收处理单元,其能够接收所述移动式脉象采集单元,并从所述脉象数据中提取用于中医诊断的脉象特征数据;所述脉象采集单元包括皮肤厚度测量模块、取脉压力施加模块、静施加压力测量模块和动脉压力测量模块;所述皮肤厚度测量模块能够检测所述测量对象桡动脉处的皮肤的厚度,所述取脉压力施加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皮肤的厚度对取脉压力进行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医诊断的机器人系统,特别是应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中医诊断机器人系统,属于医疗专家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远程医疗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远距离的医疗对象提供医学检测、治疗、教育、信息服务的医疗活动,是现代医学与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结合产生的新型医疗模式。远程医学的发展、远程医疗技术的实现, 为中医诊断技术的远程化奠定了基础。
远程中医诊断技术是研究中医诊断技术在远程环境下的运用以及现代诊断技术与中医诊断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技术,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现代诊断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诊断技术手段远程化的一门学科。近年来,远程中医诊断技术随着远程医疗技术、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逐步兴起。
脉象诊断装置是远程中医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功能在于充分模拟中医切脉过程,实现在浮、中、沉压力下脉搏信号的采集。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在按压血管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最佳压力使得采集装置获取最佳脉图。最佳脉图就是指波幅最大且形态没有畸变的脉图,它是在通过人体表层组织传达至血管的外加压力接近序贯内压时出现的,因为这时血管壁的顺应性最好。对于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皮肤厚度不尽相同,相应的最佳压力也不相同。现有技术中的脉象诊断装置采用相同的加压过程采集脉象,难以保证在按压血管过程中获得最佳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快捷且准确的实现脉象诊断的中医诊断机器人系统,提高诊断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脉象诊断装置,包括:
脉象采集单元,其能够采集测量对象的脉象信号,并获取脉象数据;
脉象数据接收处理单元,其能够接收所述移动式脉象采集单元,并从所述脉象数据中提取用于中医诊断的脉象特征数据;
其中,所述脉象采集单元包括皮肤厚度测量模块、取脉压力施加模块、静施加压力测量模块和动脉压力测量模块;所述皮肤厚度测量模块能够检测所述测量对象桡动脉处的皮肤的厚度,所述取脉压力施加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皮肤的厚度对取脉压力进行配置。
优选地,所述脉象采集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装置,其能够根据所述皮肤厚度测量模块检测到的所述测量对象桡动脉处的皮肤的厚度确定对所述测量对象施加的取脉压力。
优选地,所述取脉压力实施模块的脉象采集过程包括快速加压阶段和连续缓慢减压阶段。
优选地,所述皮肤厚度测量模块检测到所示皮肤的厚度比标准的厚度大时,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增大所述取脉压力施加模块的快速加压阶段的压力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皮肤厚度测量模块检测到所示皮肤的厚度比标准的厚度小时,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减小所述取脉压力施加模块的快速加压阶段的压力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静施加压力测量模块和动脉压力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确定最佳取脉压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确定最佳取脉压力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稳定的脉象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4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搏监测系统及心率检查方法
- 下一篇:脉诊仪机械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