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液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5263.5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0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朱绪力;李量;司念东;张贵龙;都胜元;张自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5/01 | 分类号: | F16H15/01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冯昌进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永磁体 流变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本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右端盖和左端盖之间设置从动外筒,从动外筒内壁中间部分设置摩擦套,输入轴穿过右端盖且输入轴分别经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右端盖和左端盖,左端盖的外侧设置与输入轴同轴布置的输出轴,输入轴上于右端盖和左端盖之间的部分设置驱动筒,驱动筒中间部分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多个磁管组件,磁管组件与摩擦套之间留有间隙,驱动筒和摩擦套之间经密封组件密封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填充磁流变液,右端盖处设置用于调节转向柱转动的调磁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实现大转矩传动,装置功率损耗较低,磁路结构较简单,便于控制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液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成熟的机械动力传递装置主要有牙嵌式离合器、摩擦片式离合器、磁粉离合器、液力偶合器及液体粘性离合器等。现有成熟的机械动力传递装置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牙嵌式离合器接触时冲击较大、分离时要求转速低,不能用于需要调速场合;摩擦片式离合器依靠传动摩擦片间摩擦力传递转矩,传动部件磨损较大;磁粉离合器是根据电磁原理,利用磁粉传递转矩,但为了均匀分布磁粉,工作前需要预先旋转,在较高转速传动时,传递转矩由于磁粉离心力等作用容易产生波动,同时磁粉易老化粘结,造成磁粉离合器卡死等现象;液力偶合器靠油液传递转矩,其调速范围小,在低速时传动效率低。
磁流变传动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动力传递技术,其传动理论是基于磁流变液的流变效应,以磁流变液为动力传递介质,通过调节外加磁场强度,以改变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进而调节传递转矩或转速的大小。磁流变传动装置是一种利用磁流变传动技术开发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一般为毫秒级)、传动部件磨损较小、控制简单(通过调节外加磁场,可实现转矩或转速的无级调节)、体积小、控制能源消耗低、控制电压低、对外界杂质的干扰不敏感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力传动器件,其在机电装置启动、制动、转矩调节、无级调速、过载安全保护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对于磁流变器件的研究应用,多集中在阻尼器等振动控制领域,而对磁流变传动技术的研究应用较少,在国内还未见成熟的磁流变传动产品出现,在国外也仅有少数几种商业化磁流变传动产品问世,且其介绍仅限于一般技术原理,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还处于保密阶段。此外,现有的磁流变传动产品传递转矩均较小,功率损耗较高,磁路结构复杂,操作调节不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迫切需要对大转矩传动技术进行研究。因此,在我国开展磁流变传动技术研究,并将磁流变产品进一步推向应用方向发展具有及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液传动装置,解决目前磁流变传动产品传递转矩均较小、功率损耗较高、磁路结构复杂、操作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星式永磁体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包括右端盖、左端盖、从动外筒、输入轴和输出轴,右端盖和左端盖之间设置从动外筒,从动外筒内壁中间部分设置有摩擦套,输入轴穿过右端盖且输入轴分别经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右端盖和左端盖,左端盖的外侧设置与输入轴同轴布置的输出轴,输入轴上于右端盖和左端盖之间的部分设置有驱动筒,驱动筒中间部分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多个磁管组件,磁管组件与摩擦套之间留有间隙,驱动筒和摩擦套之间经密封组件密封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填充有磁流变液;磁管组件包括永磁体、转向柱、调磁管、隔液套管和旋转套管,永磁体的形状为圆柱体的侧面相对两端均被平面切削后形成的类圆柱体,永磁体连接转向柱且二者同轴布置,调磁管包括一对导磁片和一对非导磁片,导磁片和非导磁片均为弧形结构,导磁片、非导磁片间隔布置且共同拼接为调磁管,永磁体外包裹调磁管且转向柱从调磁管露出,调磁管外包裹隔液套管,隔液套管的两端连接驱动筒,隔液套管外转动连接旋转套管;右端盖处设置用于调节转向柱转动的调磁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5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锂电池制造设备的联动传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旋转运动变往复运动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