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焊用电极拆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6222.8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良;杨贤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36 | 分类号: | B23K11/36;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焊 用电 拆卸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而不复杂、而且成本低的点焊用电极拆卸装置。点焊用电极拆卸装置构成为:通过驱动单元(5)的驱动动作,如果第一旋转体(6)和第二旋转体(7)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R1)向一侧相对旋转,则在嵌合部(6c)向一侧推压突起(8d)的推压动作下,抓持体(8)向一侧转动,爪部(8c)前进到拆卸操作空间(S1)内以能够接触置于拆卸操作空间(S1)中的电极(10),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旋转体(6)和第二旋转体(7)从第二相对位置关系(R2)向另一侧相对旋转,则在嵌合部(6c)向另一侧推压突起(8d)的推压动作下,抓持体(8)向另一侧转动,爪部(8c)前进到拆卸操作空间(S1)内以能够接触置于拆卸操作空间(S1)中的电极(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汽车生产线中使用的点焊用电极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点焊用焊枪在枪主体上螺合连接有呈细棒状的柄(shank),在柄前端嵌合安装有对焊接对象进行加压和供电的电极。该点焊用电极需要定期更换以使焊接质量稳定,在进行更换操作时,由于电极牢固地嵌合在柄前端,因此通常使用电极拆卸装置将电极边绕其中心轴旋转边从柄前端拆除。
然而,在进行电极的拆卸操作时,如果在柄相对于枪主体沿螺纹后退的方向上旋转电极,则有可能导致电极不从柄上脱离而是柄从枪主体上脱离。因此,由一对相向的电极夹着焊接对象进行点焊的焊枪存在如下问题:当使用拆卸机构部仅单向旋转的电极拆卸装置从各柄前端拆除电极时,为了使各柄不脱离枪主体,需要边改变焊枪或电极拆卸装置相对于各电极的姿势边依次进行各电极的拆卸操作,使得电极拆卸装置中的拆卸机构部的旋转方向遵循柄相对于枪主体沿螺纹前进的方向,各电极的拆卸操作耗费很多时间。
为了避免此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极拆卸装置采用了当进行相向的一对电极的拆卸操作时,无需大幅改变焊枪和电极拆卸装置的姿势的结构。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电极拆卸装置包括环状的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轴心设定在拆卸操作空间的中央,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第二旋转体配设在第一旋转体的内侧。在第一旋转体内周面的一个开口侧二分之一处,在以旋转轴心为中心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第一切口凹部,各第一切口凹部呈底部随着在第一旋转体的反转方向上前进而逐渐变浅的形状。另一方面,在第一旋转体内周面的另一个开口侧二分之一处,在以旋转轴心为中心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第二切口凹部,各第二切口凹部呈底部随着在第一旋转体的正转方向上前进而逐渐变浅的形状。在第二旋转体的与各第一切口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辊收容部,第一辊收容部收容成为抓持体的第一旋转辊,使得第一旋转辊可以旋转且不会脱落,另一方面,在第二旋转体的与各第二切口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二辊收容部,第二辊收容部收容成为抓持体的第二旋转辊,使得第二旋转辊可以旋转且不会脱落。第一和第二旋转辊可以在第一和第二辊收容部中分别在第二旋转体的直径方向上移动。而且,如果在将一个电极置于电极拆卸空间内各第一旋转辊之间的状态下使第一旋转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体沿正转方向旋转,则各第一旋转辊沿着各第一切口凹部移动的同时被该各第一切口凹部推着朝向拆卸操作空间侧移动而夹住电极,进而通过第一旋转体的正转方向的旋转动作使电极与第二旋转体一起旋转而从柄前端拆除。然后,如果在将另一个电极置于电极拆卸空间内各第二旋转辊之间的状态下使第一旋转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体沿反转方向旋转,则各第二旋转辊沿着各第二切口凹部移动的同时被该各第二切口凹部推着朝向拆卸操作空间侧移动而夹住电极,进而通过第一旋转体的反转方向的旋转动作使电极与第二旋转体一起旋转而从柄前端拆除。如此,在专利文献1的电极拆卸装置中,无需大幅改变焊枪和电极拆卸装置的姿势即可从焊枪上依次拆卸一对电极。
但是,专利文献1的电极拆卸装置由于由各第一旋转辊构成的抓持体组和由各第二旋转辊构成的抓持体组沿着旋转轴心隔开配置,因此导致装置在旋转轴心方向上大型化,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
另外,由于待拆卸的每个电极都需要专用的抓持体组,因此不但部件数量增加结构复杂化,而且还存在部件成本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62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海上泄露危化品吸附剂处理性能的评价设备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