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标准物质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6299.5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4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高运华;李春;王志栋;武利庆;牛春艳;王晶;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11400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挺;黄谦<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物质 校准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溯源 计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不确定度评定 计量技术规范 聚合酶链反应 个数量级 质粒DNA 分析仪 制备 清晰 支撑 | ||
1.一种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该标准物质由国家标准物质编号为GBW(E)090640的EGFR-1(18-;19-,20-;21-)基因突变标准物质,按重量法配制成共9个不同的浓度梯度组成,其中浓度0copy/μL为空白对照,记为NTC;浓度1.16E+02copy/μL为标准物质1,记为S1;浓度1.21E+03copy/μL为标准物质2,记为S2;浓度1.18E+04copy/μL为标准物质3,记为S3;浓度1.15E+05copy/μL为标准物质4,记为S4;浓度1.13E+06copy/μL为标准物质5,记为S5;浓度1.13E+07copy/μL为标准物质6,记为S6;浓度1.08E+08copy/μL为标准物质7,记为S7;浓度2.50E+05copy/μL为标准物质8,记为U1;浓度5.00E+05copy/μL为标准物质9,记为U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标准物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浓度值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所述国家级标准物质用经过校准的精密度达0.000001g的精密天平进行标准物质的系列配制如下表,其中所述国家标准物质拷贝数浓度为1.28×10E+14copy/μL标为S0、称取S0和水分别为0.001002g,13.040012g得到的样本标为S10、
称取S10和水分别为1.003245g,9.023487g得到的样本标为S9、
称取S10和水分别为0.103451g,9.901345g得到的样本标为S8、
称取S10和水分别为0.010781g,9.984256g得到的样本标为S7、
称取S10和水分别为0.001123g,9.990123g得到的样本标为S6、
称取S6和水分别为1.004561g,9.015278g得到的样本标为S5、
称取S6和水分别为0.102319g,9.910233g得到的样本标为S4、
称取S6和水分别为0.010462g,9.983241g得到的样本标为S3、
称取S6和水分别为0.001067g,9.984567g得到的样本标为S2、
称取S5和水分别为0.001021g,9.930123g得到的样本标为S1;
以配制好的S5为起点,用经过校准的精密度0.01mg的天平配制未知样品1即U1和未知样品2即U2:
称取S5和水分别为350g,440g得到的样本标为U2、
称取U2和水分别为350g,350g得到的样本标为U1。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标准物质制成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板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板型,其特征在于,其是具有24孔排布、30孔排布、48孔排布、96孔排布、384孔排布的板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用板型,其特征在于,
对于24孔排布,U1和U2标记分别为4个孔,S1至S7标记分别为2个孔,NTC标记为2个孔,行按从左至右,列按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U1、S1、S2、S3、S4、S5、S6、S7、NTC、U2;对
于30孔排布,U1和U2标记分别为6个孔,S1至S7标记分别为2个孔,NTC标记为4个孔,行按从左至右,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U1、S1、S2、S3、S4、S5、S6、S7、NTC、U2;
对于48孔排布,U1和U2标记分别为6个孔,S1至S7标记分别为2个孔,NTC标记为4个孔,行按从左至右,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U1、S1、S2、S3、S4、S5、S6、S7、NTC、U2;
对于96孔排布,U1和U2标记分别为24个孔,S1至S7标记分别为6个孔,NTC标记为6个孔,行按从左至右,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U1、S1、S2、S3、S4、S5、S6、S7、NTC、U2;
对于384孔排布,U1和U2标记分别为96个孔,S1至S7标记分别为24个孔,NTC标记为24个孔,行按从左至右,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U1、S1、S2、S3、S4、S5、S6、S7、NTC、U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62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