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血检测芯片和电化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9840.8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7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连群;郑安然;张威;郭振;李超;李金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16;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血 检测 芯片 电化学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检测芯片,包括使待测样品流经凝血检测芯片的检测区域的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检测区域分为顺次连接的第一工作区域、过渡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第一工作区域对应第一检测通道形成预反应区,第二工作区域对应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分别形成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检测区域上设置有驱动待测样品由第一工作区域流向第二工作区域的驱动件。电化学检测芯片能够实现对PT和APTT的集成检测,且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包括上述的电化学检测芯片,能够实现对PT和APTT的快速、灵敏的集成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凝血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凝血检测芯片和电化学传感器。
背景技术
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关系着人体生理健康状态,凝血功能的评估实验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凝血过程复杂,检测指标多样,主要分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时间是衡量凝血状态的状态的重要指标,对于判断机体止血和凝血系统的病理性变化、术前凝血性疾病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T,ProthrombinTime)是凝血时间检测中外源性凝血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是凝血时间检测中内源性凝血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取决于血液中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II、V、VII、X等的水平,其中凝血因子主要由肝脏合成,因此PT对于肝硬化、肝炎等许多肝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先天或后天型凝血因子缺乏患者、血栓性疾病患者和先天性FV增多症患者等也都需要严密监控PT凝血时间的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用于检测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IX、XI缺陷以及机体是否存在相应抑制物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凝血因子VIII、IX、XI缺乏的血友病A、血友病B以及因子XI缺乏症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且肝素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为主要作用途径,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对于患有阻塞性黄疽、系统性红斑狼疮、不稳定性心绞痛、糖尿病血管病变、脑梗塞、深静脉血栓等患者的疾病监控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PT、APTT检测多采用光学检测法,根据待测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但由于血液等复杂样本的透光性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基于光学原理设计的检测仪器存在体积大、难以实现便携、小型化的缺陷。基于电化学方法的凝血时间(PT、APTT等)检测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操作简单、降低了检测成本。目前用于凝血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多为单指标检测传感器,为充分评估凝血功能状况,市场上对多指标集成的电化学传感器的需求不断提高。
因此,开发新型的多凝血指标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完善凝血功能的整体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集成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的凝血检测芯片。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血检测芯片,包括使待测样品流经所述凝血检测芯片的检测区域的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所述检测区域分为顺次连接的第一工作区域、过渡区域和第二工作区域;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形成用于检测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的预反应区,所述第二工作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和所述第二检测通道分别形成用于检测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的第一反应区,和用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的第二反应区;
所述检测区域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待测样品由所述第一工作区域流向所述第二工作区域的驱动件,使所述待测样品流经所述第一工作区域的速度V1≤所述待测样品流经所述第二工作区域的速度V2,或者使所述待测样品流经所述第一工作区域和所述过渡区域的速度V4≤所述待测样品流经所述第二工作区域的速度V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98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