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5092.4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7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勋 |
主分类号: | B22D11/22 | 分类号: | B22D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杆上引连铸 冷却水 流速 自动控制 方法 | ||
1.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结晶器(31)上端出口处的固定挤压轮(11)和活动挤压轮(21),所述固定挤压轮(11)和所述活动挤压轮(21)的轴线平行且水平共面,所述活动挤压轮(21)的转轴固定连接挤压导柱(22)的一端,所述挤压导柱(22)的另一端设置有挤压弹簧(23),所述挤压导柱(22)和所述挤压弹簧(23)的轴线共线且水平垂直于所述活动挤压轮(21)的轴线,所述挤压弹簧(23)背向所述挤压导柱(22)的一端轴线共线设置有调节螺柱(24),所述调节螺柱(24)设置于位置固定设置的调节螺孔内;
且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结晶器(31)的冷却水流速调节至允许的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冷却水流速,直至制得的铜杆发生变形或外观不规整,保持冷却水的流速不变;
S2:通过旋拧所述调节螺柱(24)调节所述挤压弹簧(23)的弹力,直至铜杆被所述活动挤压轮(21)挤压变形,所述挤压导柱(22)产生位移;
S3:缓慢增大冷却水的流速,直至制得的铜杆外观规整无变形,保持所述调节螺柱(24)的位置不变;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结晶器(31)冷却水输入管(32)上的开度阀(33)、驱动所述开度阀(33)调大开度的驱动机构(34)、以及检测所述挤压导柱(22)的位移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4)的位移检测机构;
且包括以下步骤:
S4:当铜杆被所述活动挤压轮(21)挤压变形,所述挤压导柱(22)产生位移时,所述位移检测机构接通所述驱动机构(34)的电源,以调大所述开度阀(33)的开度;
S5:当铜杆不再变形、所述挤压导柱(22)复位,所述位移检测机构断开所述驱动机构(34)的电源时,测量所述活动挤压轮(21)处的铜杆温度T;
S6:实时监测所述活动挤压轮(21)处的铜杆温度t,当t小于T时,缓慢调小所述开度阀(33)的开度,直至t等于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挤压导柱(22)外侧的活塞(41)、用于配合所述活塞(41)的套筒(42)、由所述活塞(41)和所述套筒(42)配合形成的气密腔室(43)、通过导管(46)连通所述气密腔室(43)的气密仓(44),所述导管(46)中设置有气密滑块(45),且所述导管(46)的管壁上设置有由所述气密滑块(45)导通电连接的触片组,且所述触片组位于所述气密滑块(45)和所述气密腔室(4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片组包括正极触片(47)和负极触片(48),所述正极触片(47)和所述负极触片(48)均装嵌在所述导管(46)的管壁上,且所述正极触片(47)和所述负极触片(48)的外侧均包裹有绝缘套(4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片(47)和所述负极触片(48)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相连,且所述正极触片(47)或所述负极触片(48)与电源之间还串联有所述驱动机构(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2)的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活塞(41)一面朝向所述活动挤压轮(21),所述活塞(41)另一面朝向所述套筒(42)的底壁(421),所述调节螺孔位于所述套筒(42)的底壁(4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杆上引连铸冷却水流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挤压轮(11)的转轴固定连接固定导柱(12)的一端,所述固定导柱(12)的另一端套装有位置固定设置的固定套管(13),所述固定套管(13)一端配合所述固定导柱(12),所述固定套管(13)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堵头(14);所述固定导柱(12)的轴线水平垂直于所述固定挤压轮(11)的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勋,未经李建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50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方法
- 下一篇:镶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