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9904.2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来;吴丹;何靖慧;曾志新;张凯;钟灵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20 | 分类号: | F01N1/20;F01N1/02;F01N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系统 品质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排气尾管上且内部包括容纳腔的发声壳体、连接发声壳体与排气尾管的连接管、以及在容纳腔内上下运动的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包括可上下移动和振动的振动板以及可伸缩地设于振动板同侧对端的调节板,振动板靠近发声壳体的顶端,调节板的末端抵靠发声壳体的底部,振动板、调节板及发声壳体的内壁共同形成共振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方法,通过控制振动板的振动和上下移动,及时、准确地控制并调节振动腔的振动频率,实现补偿声音和消声功能,改善排气系统声品质,解决燃油车排气噪音随发动机转速上升时声压突然下降、不够悦耳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车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整车的要求从最初的代步工具变成舒适的家庭必需品,因此现在除了对车型的动力性要求较为严格外,对整车的声音品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优化整车在行驶、加速过程中的噪音尤为重要。而排气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排出废气的同时也将燃烧噪音带到车辆尾部,从而会在车辆尾部产生声压级很高的阶次噪音和摩擦噪音,噪音传递到乘员舱,极有可能激励乘员舱的声腔模态导致乘员舱声腔共振,严重影响整车NVH。
目前大部分车型上没有布设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即使一些车型上装有电磁阀门,但其以降低背压、流噪为主,并不能补偿某些转速下的声音缺失;还有一些车型使用前端排气脉动作为激励,利用共振腔共振补偿排气声音,但是该种声品质补偿装置只能补偿摸个转速或者频率下的声音,不能随转速或者频率的变化而改变以补偿不同频率的声音、更不能调节声音的幅值,使得声品质调节比较局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整车噪音品质的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排气尾管上且内部包括容纳腔的发声壳体、连接所述发声壳体与所述排气尾管的连接管、以及在所述容纳腔内上下运动的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可上下移动和振动的振动板以及可伸缩地设于所述振动板同侧对端的调节板,所述振动板靠近所述发声壳体的顶端,所述调节板的末端固接所述发声壳体的底部,所述振动板、所述调节板及所述发声壳体的内壁共同形成共振腔。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板上下运动时带动所述调节板上下伸缩,改变所述共振腔的振动频率;所述振动板振动时带动所述共振腔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一封闭端,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开口端和第二封闭端,所述第一开口端装配于所述第二开口端,并与所述第一封闭端、所述第二封闭端一起形成封闭的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板靠近所述第二封闭端,所述调节板为弯曲的振动簧片且其末端固接于所述第一封闭端。
进一步地,初始状态下,所述振动板抵靠于所述第二封闭端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闭端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固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尾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封闭端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还包括焊接于所述振动板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推杆、以及控制所述推杆上下运动和振动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设有的安装孔,所述推杆套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控制器的底端固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封闭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能根据ECU传输的噪音频率和振动幅值对应的频率控制信号、控制在所述推杆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上下运动和振动的振动激励控制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方法,包括利用排气系统声品质调节装置调节排气尾管的声品质的方法:
ECU根据转速下的噪音频率和幅值判断排气尾管是否需要声音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