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束聚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9970.X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7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戈;黄江;樊明武;余调琴;李海军;丁宙;左晨;杨军;熊永前;齐伟;赵龙;曹磊;胡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7/04 | 分类号: | H05H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军红;张颖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聚焦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束聚焦装置。所述电子束聚焦装置,包括:束流导轨,形成了供电子束通过束流通道;2n+1个磁极组,安装在所述束流导轨上,且分布在所述束流通道的不同位置,其中,第n个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第一方向的聚焦;第n+1个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第二方向的聚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n为正整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束聚焦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辐射加工的辐射源有两类,一类是放射性同位素如钴源,另一类是带电粒子加速器如电子加速器。电子加速器的优点是能量可控;电子束基本作用于被照射产品,利用效率高;没有放射性废源的处理问题;停机时不消耗电力;整个生产过程中除产生少量臭氧外,几乎不污染环境。因此电子加速器在辐射加工中有更多用户采用的趋势。
对于电子加速器中加速的电子束,在传输过程中其横向和纵向包络越大,束流损失越严重,束流的传输性能越差,因此电子加速器的束流聚焦性能极大影响其束流传输的稳定性,而工业用大功率电子加速器一般只靠加速管前的聚焦线圈实现电子束聚焦,其聚焦性能一般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束聚焦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束聚焦装置,包括:
束流导轨,形成了供电子束通过束流通道;
2n+1个磁极组,安装在所述束流导轨上,且分布在所述束流通道的不同位置,其中,第n个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第一方向的聚焦;第n+1个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第二方向的聚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n为正整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2n+1个磁极组包括:
第一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次聚焦;
第二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所述第二方向的聚焦;
第三磁极组,用于对所述电子束进行所述第一方向的二次聚焦。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2n+1个磁极组的至少部分磁极组活动安装在所述束流导轨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磁极组之间的间距可调。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2n+1个磁极组中的第二磁极组和/或所述第三磁极组活动安装在所述束流导轨上;
所述第二磁极组在所述束流导轨上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二磁极组与所述2n+1个磁极组中第一磁极组之间的第一间距不同;
和/或,
所述第三磁极组在所述束流导轨上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三磁极组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之间的第二间距不同。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2n+1个磁极组中第一个磁极组与最后一个磁极组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电子束在所述束流通道中的漂移空间的长度不同。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磁极组为四极磁极组。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四极磁极组由永磁体构成。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永磁体的材质为汝铁硼。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2n+1磁极组的永磁铁通过磁轭环安装在所述束流导轨上。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磁轭环由多个磁轭连接而成,相邻两个磁轭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所述磁轭环形成的环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子束发射装置
- 下一篇:低压等离子体腔及其制造方法和低压等离子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