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锁柱腔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0483.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9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魏胜;蒋柏斌;谢军;袁光辉;杨洪;梁榉曦;童维超;高莎莎;任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21B1/19 | 分类号: | G21B1/19;G21B1/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腔 凹止口 凸止口 外接柱 自锁柱 内接 圆锥 插接处 自锁 惯性约束聚变 对接端面 圆锥面相 自行脱落 粘胶 粘接 制备 装配 污染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柱腔及其使用方法。该自锁柱腔包括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外接柱腔的插接处设置有凹止口,内接柱腔的插接处设置有凸止口,凹止口和凸止口以圆锥面相配合;凹止口的圆锥角度与凸止口的圆锥角度相同,凹止口和凸止口的圆锥角度小于自锁角度。装配时将内接柱腔的凸止口插入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凹止口和凸止口达到自锁,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不会自行脱落。本发明的自锁柱腔适用于制备惯性约束聚变的柱腔靶,能够使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对接端面不用粘接而紧密的对接在一起,避免了粘胶污染柱腔。本发明的自锁柱腔使用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对接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柱腔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惯性约束聚变靶领域,以往柱腔是粘接在一起的,很难保证胶不渗入到柱腔内壁,影响到柱腔靶的质量,因此,必须改进柱腔的设计以便提高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锁柱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锁柱腔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自锁柱腔,其特点是:所述的自锁柱腔包括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外接柱腔的插接处设置有凹止口,内接柱腔的插接处设置有凸止口,凹止口和凸止口以圆锥面相配合;凹止口的圆锥角度与凸止口的圆锥角度相同,凹止口和凸止口的圆锥角度小于自锁角度;
所述的凹止口的长度小于凸止口的长度,凹止口的根部设置有圆柱面,凹止口根部的直径大于凸止口前端的直径;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为同轴心设置。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材料为金。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1。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内径公差为±5微米。
本发明的自锁柱腔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加工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
b.将内接柱腔插入外接柱腔,内接柱腔和外接柱腔的圆锥面配合,直至压紧;
c.在卡爪与内接柱腔的外表面接触位置涂胶密封。
本发明的自锁柱腔装配时将内接柱腔的凸止口插入外接柱腔的凹止口,由于外接柱腔的凹止口的圆锥面与内接柱腔的凸止口的圆锥面相匹配,圆锥角度小于自锁角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凹止口和凸止口达到自锁,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不会自行脱落。
本发明的自锁柱腔适用于制备惯性约束聚变的柱腔靶,能够使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对接端面不用粘接而紧密的对接在一起,避免了粘胶污染柱腔。本发明的自锁柱腔使用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对接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锁柱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外接柱腔 2. 内接柱腔 3. 凹止口 4. 凸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自锁柱腔包括外接柱腔1和内接柱腔2,外接柱腔1的插接处设置有凹止口3,内接柱腔2的插接处设置有凸止口4,凹止口3和凸止口4以圆锥面相配合;凹止口3的圆锥角度与凸止口4的圆锥角度相同,凹止口3和凸止口4的圆锥角度小于自锁角度;
所述的凹止口3的长度小于凸止口4的长度,凹止口3的根部设置有圆柱面,凹止口3根部的直径大于凸止口4前端的直径;
所述的外接柱腔1和内接柱腔2为同轴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形成和保持高性能FRC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反应堆包壳破损模拟实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