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密封柱腔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0503.9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魏胜;蒋柏斌;谢军;袁光辉;杨洪;梁榉曦;童维超;高莎莎;任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16B5/06 | 分类号: | F16B5/06;F16B5/00;F16J15/04;F16J15/14;G21B1/03;G21B1/19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腔 外接柱 凹止口 自密封 内接 密封刀口 凸止口 插接处 惯性约束聚变 间隙配合 紧密配合 密封作用 塑性变形 接柱 粘胶 制备 装配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密封柱腔及其使用方法。该自密封柱腔包括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外接柱腔插接处设置有凹止口,内接柱腔插接处设置有凸止口,在内接柱腔的凸止口上设置有密封刀口,外接柱腔的凹止口与内接柱腔的凸止口为间隙配合。装配时将内接柱腔的凸止口插入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对密封刀口产生作用力,使密封刀口的尖端产生塑性变形挤进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内,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密封刀口与外接柱腔的凹止口紧密配合,使外接柱腔与内接柱腔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并起到密封作用。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适用于制备惯性约束聚变的柱腔靶,避免了粘胶污染柱腔。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使用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对接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密封柱腔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惯性约束聚变靶领域,以往柱腔是粘接在一起的,很难保证胶不渗入到柱腔内壁,影响到柱腔靶的质量,因此,必须改进柱腔的设计以便提高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密封柱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密封柱腔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其特点是:所述的自密封柱腔包括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所述的外接柱腔插接处设置有凹止口,凹止口的直径为D1;所述的内接柱腔插接处设置有凸止口,凸止口的直径为D2,在内接柱腔的凸止口上设置有密封刀口,密封刀口尖端的直径为D;D>D1;
外接柱腔的凹止口与内接柱腔的凸止口为间隙配合,D1>D2;
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为同轴心设置。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材料为金。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1。
所述的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内径公差为±5微米。
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加工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
b.将内接柱腔插入外接柱腔,直至内接柱腔和外接柱腔压紧;
c.在卡爪与内接柱腔的外表面接触位置涂胶密封。
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装配时将内接柱腔的凸止口插入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对密封刀口产生作用力,使密封刀口的尖端产生塑性变形挤进外接柱腔的凹止口内,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密封刀口与外接柱腔的凹止口紧密配合,使外接柱腔与内接柱腔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并起到密封作用。
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适用于制备惯性约束聚变的柱腔靶,能够使外接柱腔和内接柱腔的对接端面不用粘接而紧密的对接在一起,避免了粘胶污染柱腔。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使用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对接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的局部视图;
图4为为本发明的自密封柱腔中的内接柱腔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5的D的局部视图;
图中,1. 外接柱腔 2. 内接柱腔 3.密封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连接的钣金件
- 下一篇:一种衣柜的中侧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