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氧化三铁/rGO纳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0793.7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5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童汇;D·A·米芳迪·宾苟农;张宝;龚竹月;姚赢赢;喻万景;郑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5;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陆僖;宁星耀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rgo 纳米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四氧化三铁/rGO纳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极材料中,所述四氧化三铁与rGO的质量比为0.5~5.0:1;所述四氧化三铁以球状颗粒附着于rGO片上。所述制备方法为:(1)将表面活性剂、铁源与羧酸类有机配体加入溶剂中,搅拌;(2)将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搅拌,超声分散;(3)水热反应,冷却,过滤,洗涤沉淀,干燥;(4)在保护性气氛中焙烧,冷却,即成。本发明负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容量衰减小,导电性好,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优异;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控制,条件温和,成本低,环境友好,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铁/rGO纳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发展,促进了对高能量/体积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安全可靠电极材料的研究应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铁负极材料,具有近三倍于传统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926mAh·g-1),且导电性好,储量丰富,安全环保,从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但该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较大,容易粉化失活,使容量衰减,从而限制了四氧化三铁在长循环与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应用。
对于单一Fe3O4电极材料,可通过纳米化或制备特殊结构形貌的产物,来缓解充放电时体积的变化,以缩短电子、离子的传输距离,并增强与电解液的接触。
CN 104167536 A 公开了一种尺寸可控的球形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是将铁源与油酸钠溶解于乙二醇中,室温磁力搅拌2h后水热反应,冷却后清洗烘干,得球形Fe3O4纳米颗粒。虽然该方法过程简单,但是,充放电时容量衰减迅速,在0.1A·g-1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的实际容量仅550mAh·g-1。
CN 106745319 B公开了一种三维自组装球状纳米结构Fe3O4材料的制备方式,是以铁氰化钾作为铁源,溶于水和多元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加热反应,洗涤干燥,得产物Fe3O4微纳米材料。虽然该方法条件温和,流程简单,原料使用少,但是,铁源较单一,在反应过程中易生成氢氰酸,且材料在长循环时首圈容量衰减快,高倍率下的容量衰减严重,3A·g-1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仅400mAh·g-1。
对于四氧化三铁复合电极材料,通常采用氮掺杂,碳材料或其它金属氧族化合物包覆等方式提高导电性,以产生协同效应。
CN 106848303 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石墨碳包覆四氧化三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乙醇中超声形成悬浊液,加入铁盐、尿素及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后加入油酸形成微乳液,搅拌均匀进行微波反应,将产物与尿素混合研磨热解得最终产物。虽然在0.2A·g-1的充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00~1350 mAh·g-1,反应条件温和,周期短,但所需反应物添加剂过多,反应条件不易控制,在大倍率充放电下容量衰减较快。
综上所述,以上制备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制备所需原料和添加剂种类繁杂,成本高,且反应过程不易控制;(2)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药品毒性大,易产生有毒物质,对环境不友好;(3)所得产物充放电过程中容量衰减迅速,倍率性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容量衰减小,导电性好,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优异的四氧化三铁/rGO纳米负极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控制,条件温和,成本低,环境友好,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四氧化三铁/rGO纳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