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CB嵌入工艺的全桥集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4632.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来利;齐志远;侯震鹏;卢晓辉;王康平;裴云庆;陈阳;赵成;杨奉涛;王见鹏;牛之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cb 嵌入 工艺 集成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CB嵌入工艺的全桥集成模块,包括设置在PCB嵌入模块上的全桥功率电路、高频解耦电容、驱动电路、功率器件以及散热器,功率器件为氮化镓器件或碳化硅器件,氮化镓器件或碳化硅器件分别包括四个,通过串并联连接组成全桥电路,全桥电路连接高频解耦电容和驱动电路,与散热器连接构成嵌入式全桥集成模块。本发明极大的减小了寄生电感,可以推进宽禁带器件的高频化运行,有助于系统功率密度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CB嵌入工艺的全桥集成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是实现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电能变换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传统硅器件已经达到了其理论极限,通过继续优化Si器件来提高功率变换器性能的潜力十分有限。新一代以氮化镓和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一经出现,就展现出了远超于硅器件的性能。相对于硅器件,宽禁带器件具有更小的性能系数(Figure ofMerit,FOM)、驱动损耗和开关损耗,有助于提升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对大幅度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新型宽禁带器件在电动车领域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宽禁带器件在其高频化的应用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为宽禁带器件的高频化应用使其对寄生参数更加敏感,在相同的寄生电感下会产生更加严重的过电压、寄生振荡以及EMI等问题,减小封装的寄生参数是促进宽禁带器件高频应用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较于功率器件的发展,封装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功率器件封装通常基于DBC基板和键合线的封装结构,如图1所示,键合线的互连方式会引入较大的寄生参数,从而显著增加器件损耗并且产生波形振荡,引起电路噪声,不利于宽禁带器件的高频运行。同时,由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的键合线之间电流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过热,以及键合线上存在的电磁力振动,导致了键合线是功率模块的故障易发点。所以,传统的封装形式不适用于宽禁带器件的封装,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其优越的高频特性,还会给电路工作带来可靠性问题。与此同时,模块的系统集成对于宽禁带器件的应用同样十分重要。传统功率器件通常以分立器件形式或模块形式存在,并和电容、电感、变压器等无源元件,以及其他驱动和控制辅助电路共同组成电力电子电路,如图2所示,不仅功率密度较低,而且会导致较大的回路面积和回路寄生参数。因而,传统的封装和集成结构不利于宽禁带器件的高频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CB嵌入工艺的全桥集成模块,通过去除传统键合线的互连方式和高度三维集成高频解耦电容、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实现很小的寄生电感和很高的功率密度,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宽禁带器件的高频性能,推进其高频应用,通过集成散热器提高模块的散热能力,进而为宽禁带器件在电动车新领域的应用、以及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新型架构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PCB嵌入工艺的全桥集成模块,包括设置在PCB嵌入模块上的全桥功率电路、高频解耦电容、驱动电路、功率器件以及散热器,功率器件为氮化镓器件或碳化硅器件,氮化镓器件或碳化硅器件分别包括四个,通过串并联连接组成全桥电路,全桥电路连接高频解耦电容和驱动电路,与散热器连接构成嵌入式全桥集成模块。
具体的,PCB嵌入模块为四层板结构,氮化镓器件设置在PCB嵌入模块的中间芯板层中,利用激光微孔技术将氮化镓器件的电极连接至PCB模块的两个中间布线层。
进一步的,高频解耦电容和驱动电路设置在PCB嵌入模块的顶层,全桥集成模块的引脚设置在PCB嵌入模块的底层。
更进一步的,高频解耦电容包括四个,均匀排布在四个氮化镓器件组成的全桥电路正上方,形成垂直方向的功率回路。
具体的,利用激光微孔沉铜技术在PCB嵌入模块上设置若干铜柱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4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